八十七章 敢问何以为义?(1 / 2)
“恩师,我大乾兵败河北,百姓遭殃,国子监和太学学生多日前便游行请愿,要朝廷下旨严惩李厚李大将军和监军霍公公”,沈不凡说道。
秦夫子听完皱眉沉吟道:“李将军兵败之事已有多日,何以近日才有此游行”?记得带沈不凡去杨望年府上道歉那天,杨望年告知秦夫子李厚兵败霸州,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秦夫子甚为不解。
看沈不凡没说话,秦夫子继续道:“还有呢”?
“县学众同年听闻立峰书院学子今日齐聚县衙,要面见县尊亲递陈愿书,只有弟子一人没有参加”!沈不凡说到最后一句,肃然地望着恩师。
秦夫子昂起头闭眼不语,沈不凡一动不动站在旁边陪着。
好半响,秦夫子才张开眼睛,沉声道:“独独你一人不去,可是遭了大家的白眼和闲话”?
“些许泡沫,弟子吹之即去,算不得如何”,沈不凡回答得轻描淡写。
秦夫子又道:“你又何以以要事相凛”?
“他人不解,弟子无需理会;若恩师有惑,弟子不敢不凛”,沈不凡恭敬答道。秦夫子为他尽心尽力,宛若慈父。沈不凡怕因为这事让恩师失望,所以特地赶来准备解释。
“众人皆往,唯你返身自保。拙言,你告诉为师你不去的理由”,秦夫子看着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反而有股期待。
沈不凡把恩师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了然,拱手行礼道:“弟子认为不值得,仅此而已”。
秦夫子微微点头,捋须欣慰道:“拙言,不妨说说你的理由”。
秦夫子虽说不像杨望年那般顽固守旧,甚至可以说要开明得多,但是儒门学徒的天然正义感和骨气是不缺的,否则也不会被杨望年这样的道德君子视为至交。
也正是基于此,沈不凡担心自己没去参加活动让恩师以为自己只是惜身怕事,从而有所失望。要知道在古代,以儒学为主流学派的社会思潮中,软弱无骨是品性方面极大的缺陷。大家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品性往往比学问和才华都重要。所以沈不凡才特地为此事准备来向秦夫子解释。
如果说在这个时代,还让沈不凡比较放在心头,要照顾感受的人,除了父母宁儿外,恩师秦夫子和二牛三位好友是同一个档次的。身份的缘故,有别于哑巴世杰几个玩伴,对秦夫子更多了一份尊重。
“是,恩师。其一,都城学生大规模活动事有蹊跷;其二,事涉庙堂高层,此事很有可能不是单纯的民间自发活动,而十有八九是朝堂的政治斗争,贸然参与最后只能做别人的棋子”,说到这两点,沈不凡见恩师一边沉默思考一边点头,放下心中的担忧,继续道:“其三,科举乃我等读书人之大事,此刻稀里糊涂地参与这种斗争,若事后有追究,多年寒窗苦读恐怕毁于一旦”,说道最后一点,沈不凡有点忐忑地望了恩师一眼,见并不异样,便坦诚道:“这第三点是弟子的私心”!
秦夫子听后,没有立即发表看法。旁边的沈不凡看得出来,这会儿的恩师也有点模糊,许多苗头让他踌躇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