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2 / 2)
“你以为死就这么痛快?”
金吾子不再逞英豪了,却换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割下头来,碗大的疤。”
“混账!”庞榭骂道:“你父母和亲人,养了你这么多年,难道就想看到你脖子上有碗大的疤?”
金吾子无言以对:“这……”
“那么你快说,人是不是你杀死的?”
金吾子没想到,庞榭会这么问。是让自己改口呢?还是硬扛下去?是皇上的旨意?还是东方大人的意思?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义纵却不干了,这不明摆着,是让金吾子翻供么?他沉不住气了,叫道:“东方大人,你这是诱他翻供!”
庞榭转过脸来:“义大人,他还没翻供,你怎么就知道呢?说好了,你吭了声,就要离开,给我下去!”
义纵尴尬透顶:“这……”他像犯人一样,低着头,离开大案,到下边去旁观。庭中众人大笑,李世民也乐了一下。
庞榭走下台来,来到金吾子的面前,双目紧紧盯着金吾子,里面射出一道寒光。“金吾子,你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多次劝你,要读点书,不要游手好闲,出了事,你爹保不了你,我也保不了你,皇上也不会保你。”他停顿一下,仿佛是留点时间,让皇上好好琢磨一下他的最后一句话。他用一副寒光,盯紧了金吾子,大叫:“对我说,人是你杀的,还是他杀的?”
张汤大惊:“啊?”
李世民却不以为然:“发现了又怎样?”
主父偃焦急地说:“那胡得心,被郭解的徒弟一掌击毙。”
张汤急切地问:“那吴陪龙呢?他怎么样?”
“吴陪龙逃得快一些,可脚也被飞镖射伤。”
“那他人在何处?”张汤抢在武帝前头问话。
李世民惊奇地看了张汤一眼。主父偃忙回答:“幸亏义纵大人率兵前往,救起了他。义纵已将郭解的家,团团围住!”
李世民此时站起身来:“张汤!”
张汤再次立定:“臣在。”
李世民:“你去告诉义纵,说是朕说的,一定要将郭解这个大患给我除掉!”
“臣遵旨!”
“还有,那几个县令,太守,统统投进死牢!”
“臣遵旨!”
李世民回过头来,看杨得意还在,示意让他出去。
杨得意乖乖地退下,宫中仅剩武帝与张汤、主父偃。
李世民说:“两位爱卿。”
张汤主父偃两个受宠若惊。连忙跪下磕头领旨。
“你们都知道,郭解是人中豪杰。可是他敢与朕分庭抗礼,朕就不能容他!只有二位爱卿,明白朕的旨意,多次献策,要除此贼。只是,此次行动,要严守机密,不得让他人知道!”
张汤说:“别的人,臣都不怕。只有二人,臣等无能为力。”
李世民道:“你是说,东方朔与卫青?”
主父偃插话:“皇上,他们两个与郭解的交情,可是非同一般啊。”
听了这话,武帝更是烦上加烦。“好啦,朕说过不想见东方朔,如今再传朕的旨意,要他闭门思过,不许出来!至于卫青嘛,朕要请皇太后到他府上住上几天。”
张汤马上拍马屁:“皇上,这两招高!只要您稳住他们两个,剩下的,就看臣和义纵的了!”
主父偃不甘寂寞:“还有我呢?!”
李世民看了看主父偃,脸上露出鄙夷之态。张汤见了,先惊后喜。主父偃也明白了一点,面上木然。
李世民一挥手,二人只好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野丘残垣,天近黄昏。
长安东北三百里左右的陕晋交界处,有一个重要关口,叫做临晋关。关之守将四十多岁,名叫籍少翁,他原是李广将军手下的一员战将,因那次李广被捉之役中腰被匈奴人击伤,便离开云中,被差来这儿看守临晋关。此时他正在关口检查士兵值勤情况。
“皇上的诏书已下来三天,你们两个一定要小心一些,盘查每一个行人!”籍少翁严肃地说。两个士兵个头差不多,都是高高大大的,只是一个脸长一些,长得甚是英俊;另一个脸又圆又扁,看起来使人想到晋国的土豆。
听了籍少翁的话,那长脸英俊士兵说:“将军,放心吧,我们保证不会让郭解走掉!”
就在此时,关口的城墙下面,有一个人,在黄昏的掩护下,贴近关隘的土墙行走。这人正是郭解。听到关上的说话声,郭解急忙在一个不易发觉之处,躲了起来。
只听籍少翁又说:“义纵的五千兵马,都没伤那郭解一根毫毛,你们不可逞强!”说完他慢慢腾腾地走回城内。
俊俏士兵见他走远了,才想到了拍马的词儿,于是高声叫道:“籍将军,你要不是腰上受伤,凭您老当年在李广将军帐下的威风,肯定一个人就把那郭解拿下了!”
籍少翁没有理他,可郭解却在墙边听了个明白。
籍少翁进了关,那俊俏士兵便转过身来,对身边的土豆说:“管他娘的,要是郭大侠真的来了,我们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