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兵法(2 / 2)
“再后来就是六千援兵皆到?”
“瞒天过海。”
“一营乔装灭火入城。”
“借尸还魂。”
“最后就是运气好,本是寻找适合作战的地点,结果寻到了党项王。”
“擒贼擒王。”
这一问一答,双方急速完成。
甚至在外人看来,似乎是老师在考较学生一般。
只是看俩人的面色,却又不像是这么回事。
被考较的李靖眼睛越来越亮,一张老脸激动的通红。
而出题的李承乾则是一脸懵逼。
毕竟照李靖这么说,三十六计是不是就差走为上计了?
古人,脑补能力这么强?
“殿下,臣有两点不曾想明白。”
这时,李靖眉头微皱,发问道:“其一,若敌人不使用火攻呢?其二,殿下又是如何算到臣派遣了两营援兵,又是如何算到他们可以同时在天亮前抵达战场?”
李承乾回道:“甬道狭而长,最怕火攻,而我又一直让将士把甬道内尸体清理出去,营造一种害怕火攻的心理暗示。”
“当然,如果他们这还想不到,我也会安排将士不小心说漏嘴去提醒他们。”
“至于李师的第二个问题,靠的是小学数学。”
李靖偏头,讶然道:“何为......小学数学?”
“啊这。”李承乾摸了摸鼻头,道:“古籍记载,可惜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李靖恍然,交谈一时陷入沉默。
半晌后,李承乾想到自己承诺给予将士战马的问题,随即给李靖提了一句并道明原因。
对此李靖倒也没有多说,只是点头应承下来。
虽说战利品应当上缴朝廷,但以殿下那时的情况许诺一些钱财激发士气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堂堂太子,金口玉言,不至于因千余战马受损。
是的,在李靖看见那两万匹整整齐齐的战马时,整个人激动到颤抖。
殿下这不仅是获得了一场大胜,收获更是足以提高大唐两成战力。
哪怕以后再攻打草原民族时,也不会因为战马而发愁。
比如.....吐谷浑。
不过说到吐谷浑,李承乾突然想起了那日的朝堂论辩——和亲。
也是这场战争的半个起因,就是不知现在朝堂诸公还支持和亲与否?
这个问题让李承乾着实有些拿捏不准,别看当初朝臣们同意了自己的提议,但他们的意思可是打下党项,兵临吐谷浑再来和亲。
仗都打了,还和亲,那不是白打了?
念及于此,李承乾心中又升起一个新的想法,斟酌道:“李师,咱接着是不是要兵临吐谷浑了?”
李靖点头道:“待整理好党项事宜,留下万人将其押送回岷州城,咱就出兵。”
李承乾又道:“那日李师在朝堂所言,若有数千骑兵,可叫大唐威名响彻草原,是真是假?”
李靖自信十足道:“当然是真,但臣指的是真正的战马。”
真正的战马......
李承乾明白李靖所言,于是抬手遥指要塞马场,道:“若李师带着那些战马,可能与吐谷浑一战?”
此言一出,李靖拍手大笑起来,老脸上满是无奈。
“殿下,打得过,但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