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教育改革(三)(1 / 2)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们赵公子发言完美结束。之后就是大规模的培训,河西高等学堂成为了培育理工科人物的摇篮。
终于,在冬天之前,河西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学堂基本建起来了,教师也培养了大部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招收学生了。
现在河西的人口构成中,包括了原来本地的居民,以及数次迁移过来的难民,适龄儿童还是不少的。
对于这一批人,赵公子孩还是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的。毕竟他们才是未来大夏的建设者,也只有他们,才能把河西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郑部长,咱们现在的孩子们招收的怎么样了,报名的多不多”
赵公子走进公房,直接开始向郑老询问这件事,毕竟这事情已经开始,那就不能停止了。要做,就得做到最好。
“嗯,已经招收了许多孩子了,只是一些百姓们看的不是很清楚,对于我们的学堂,那是十分排斥”
郑老放下手里的毛笔,十分凝重的说到。
“这是什么情况,朝廷免费提供的教育他们都不要?”
赵公子很是好奇,百姓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在给了他们机会,怎么反倒是开始排斥了。
“大人,孩子们也是家里重要的劳力,这要是直接把他们抽走了,很多大人还是会不满意的”
“嗯,原来如此,看来宣传工作还是得到位啊”
赵公子点点头,看来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农事更重要一些,终究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要陈明利害,让百姓们做出合适的选择。
“那先就这样吧,您帮我写一写标语,最好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那种,其他的我再回去想想办法”
赵公子只好先让郑老整一些标语出来,,让百姓们能熟悉其中的好处。
“好,等我统计完这个数字,就去写些标语”
郑老点点头,随后又提起自己手边的毛笔,继续在那花名册上写写画画。
“那就辛苦您了,小子的文采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们赵公子自然是崇尚人尽其用的,或者更准确的说他是懒得自己写。这又不是一个水平很高的事情。
要是我们赵公子看到老头写出来标语,估计会后悔这个决定的。
但现在,他只是觉得摆脱了一个报包袱,心中惬意的很。
河西官府在赵公子的建议下,实行的是双休日制度。这个还是被大家们广泛好评的,毕竟休沐时间多了,这些文人骚客也有时间和一二好友出去钓个鱼,下个棋啥的。
至于工场,实施的也基本是这个方案,但如果有大事,那就休假取消了。
我们赵公子瞅准了时机,明天就要休假了,他可不想为这些事情头疼。
在简单巡视了整个公房后,赵公子见官员门都表现的兢兢业业,做事做的都不错,因此也没用去打扰了。
他直接当上了甩手掌柜,只有出了那些不可挽回的大事,一些小小的事情处理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巡视了公房,到书房里找到自己最近丢在这里的小本,我们赵公子想都没想,直接一溜小跑的来到河西停放马车的地方。看着里面一匹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他点了点头。在王府有一匹好马,那不亚于在现代有一辆好车。
“咱们走吧”
赵公子来到自己的专属车位旁,向在一旁看书的赵二说到。
赵二那是赵公子小说的忠实追求者,对于我们赵公子的作品,十分痴迷。
“是,大人”
赵二收起书,随后开始专心致志的驾车。
水泥打过的路面,好不坚实。按照赵公子的想法,这路面还是隔几年就得重铺一次,毕竟后世还真有这么个事情。
后来他才发现,在古代,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古代最重的马车也就那样了,根本不和现代一样,会磨损严重。这方面,还是不能照抄现代的。
“赵二,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赵公子突然想听听身边这个人的经历,毕竟从赵二这里,他说不定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际法子。
“之前的事情啊,在遇到您只前我也只是给长安那个姜家赶车的”
赵二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之前姜家的那几位老爷都挺不错的,我在他府上干了几年,也渐渐学到一些字来着。到最后姜家破产了,我被遣散回乡下。后面的事情您也知道了”
赵二继续补充到,这也是个很好的经历。
“原来如此,只是我想知道,如果当初官府在你们那里设置免费学堂,你会不会去”
身在赵公子身边,赵二自然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