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整顿吏治(1 / 2)
在翰林院里头的人,比如说当了一个小小的笔贴式。
又或者是其他的闲职的。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那种读书特别厉害的年轻进士。
但凡是进了这个翰林院的年轻进士,如果能够安安份份的从二十多岁熬到三十多岁。
那么,这些人的未来,那是相当的明朗和广大的。
很多七品八品,甚至是不入流的翰林院的臣子们,基本上都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头,做了一等一的高官。
尤其是地方上的一把手。
就比如说两省总督。
或者是某省巡抚。
又或者是管理财政的布政司。
有的司法权的按察使。
又或者是道台一级的地方大官……
这些个进士出身的年轻的才子,由于博古通今,所以特别的见多识广。
对于宫中的形势,以及朝廷内外的形势,他们的眼光都很不错。
都看得比较准。
因此,这个时候的朝会,爱新觉罗弘历才刚刚说了,让底下的人都各抒己见的时候,那些个20多岁30多岁的翰林院的年轻才子们,就在这个时候,争先恐后的站了出来。
想要在仕途上走得远。
那就得学会抓住时机,在万岁爷面前多亮亮相。
自己有才有貌,为什么不当着这些朝臣们面,多说一说,都讲一讲呢?
万岁爷既然都已经说了,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各抒己见。
那么,他们就算是说错了,就算是表达的某些观点并不符合万岁爷的意思,他们最后的时候,也不会落得什么惩罚。
毕竟,他们一个个的都还年轻嘛。
虽然学识都有了。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实践的经验,少了那么一点点。
因为眼前的年轻人的实践经验少,就把自己手里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这些才子们直接放弃。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这样想。
爱新觉罗弘历非常耐心的,听了那些翰林院的一些观点建议了之后。
他又特别主动的,找了其他一些大臣问了。
他在朝会上问了一些问题了之后,他觉得还不够。
他还让那些大臣们,都合在一起讨论讨论。
而且在这之后,他还让自己的军机大臣们,一个个的都去拟出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来。
就漕运的事儿,爱新觉罗弘历硬是折腾了十天半个月,最后才确立了,这个事情该如何处理。
在爱新觉罗弘历看来,这贪污受贿,其实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做这件事情的。
毕竟,只要是一个人,他都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这次要保证自己生存的情况之下,他们他有那个多余的心思,去想点别的。
贪污受贿,其实很正常。
不过贪大污,受大贿,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个事儿就有点不对劲了。
漕运这个事情,可不简单。
这可是关乎整个大清国的大事儿。
漕运,总体上来说就是把全国各个地方的粮食,通过江河湖海运输的方式,全部都运送到苏州杭州扬州那一带。
通过他们那边的中转站,再通过京杭大运河,一直往北上。
直接送到天津通州,再一直到达京城。
这么大的一条主干线,再加上那么多支线。
就如同一棵已经枝繁叶茂了的大树一样。
只不过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要把每一个树枝,通过那些阳光雨露产生的营养,倒过来,转送给大树的主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