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急需人才 南北两榜(2 / 2)
之前他们已经提供了一部分给皇帝,不过基本上都用到各地去了。
没想到这次皇帝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这时候赵诵对刘秉忠等人道:“只要对大宋有帮助的都行,不管他是做什么的,都可以,但首先这人要行的正。”
听了赵诵说的,刘秉忠他们开始思考哪里有可用的人才。
书院的士子那些自然也是一部分。
毕竟朝廷要想得到北方士大夫的认可,就需要从这些士子中取士。
刘秉忠说:“陛下不如明年在北方恢复科举制度,开科取士。”
听了刘秉忠提议的,赵诵道:“这也是可以的,不过朕现在就要一批,明年的开科取士那就明年三月春天的时候举行,现在的话还要在各地多修学校,招收学生,教导儒家典籍以及新学体系。”
赵诵这时候又有疑问,毕竟北方经历了这么多的战火,民生遭受了破坏,连学校都没有多少,他问刘秉忠:“若朕明年开科取士,刘先生,你们觉得北方士子入仕途的可能性多大,和南方士子一比,不就没有丝毫优势了么?”
被赵诵这么一提,刘秉忠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毕竟当年忽必烈虽然推崇儒学,但儒学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比南方来说,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儿,而且和南方的士子一道参加科举,按照朝廷名次排名,北方士子势必寥寥无几,这对北方士子不是很不公平么?
刘秉忠居然忘记了还有这么一档子事情。
实在是失察啊!
不过因为有忽必烈推崇儒学的发展,所以北方地区的儒学发展还是挺快的。
眼下在燕京、平阳两地有不少编经史子集的机构。
......随着大宋统一中原,军事征伐就应该转为政治上的治理,以文替武,研习儒学,诵圣贤之书。
看到刘秉忠等人还在思考事情的严重性,要想出解决办法的那一付挠头的样子,赵诵转身对刘秉忠一众人说出了他的想法。
刘秉忠尚未听完就惊讶道:“陛下,这样也可以?”
其余人也是同样的疑惑。
不过显然他们想出来的法子,都不如皇帝想出来的法子高明,而且还有利于朝廷对北方的治理,更让北方的百姓、士子接受。
赵诵的这个法子其实是后世明太祖朱元璋那时候想出来的。
只不过明太祖那时候的情况要比现在的情况还要差。
而提出这个法子,也是因为北方士子基本上都干不过南方士子,所以后来就有了明朝的南北两榜。
而情况都是,南边的朝廷统一了中原。
朝廷同样都是为了中原的百姓以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考虑出来的政策。
为的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百姓的团结,不让南北陷入分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