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比武场所(2 / 2)
这是关系到客家村每家每户是喝粥还是吃肉的部分。
目前已经建成营运场所并正在形成完整运营体系的有:郝药居、如兰客栈、千千饭馆;
已经在运营却还缺少营运场所的有:山村运输队、护民队、马场、蔬果园(蔬果园也就是原定要建的菜楼)、米坊;
正在规划成立的有:绣衣坊、尚武楼。
马场和山村运输队息息相关。
马场也要耗费不少人力和费用,不再无偿提供给山村运输队使用。
山村运输队将付银租用马场里的马。
追月的羽舟,倒是可以给山村运输队直接使用,不过那要在追月不急用的情况下。
护民队的人要承担村和村民的安全,每月月例将由村公会承担。
在上班时间,护民队无偿帮助有困难的村民。
在下班时间,村民可以以打赏的方式继续求助护民队帮忙。
比如去山里砍个柴、担个水什么的,提高个人收入。
还可以兼职,比如去千千饭馆洗个盘子什么的。
以前梅村旧址除了蔬果园能使用上的地方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农田。
农田将交给米坊的人耕种。
村民想要自耕的也可以申请自耕,不需要耕种的时候交回给米坊。
绣衣坊负责村中衣物、棉被等的提供。
由梅渊的妻子梅娘子负责,物料、针线可买可自己生产,做成成品可售卖给村民。
尚武楼追月之前并没有打算成立,是这次开会听时苟、梅平等人提的。
原来苍炎国各县各世家还有个比武的习俗,每隔两年举行一轮。
今年刚好是第三年,正是全国比武大赛又要开始的时候。
新年后会先在各村比,年中在各县比、年尾去世家比。
若能赢得冠军,不止推荐的县城、个人有丰厚的奖赏,连村落都可以免税五年。
参加世家比武的前三名还将被选进皇城参加第二年的全国总决赛,参赛后不论名次都可以留在皇城担任职务。
每三年一轮的全国比武大赛是每个学武者难得的一个机会。
而比赛的场所,各村都要备有一个。
不仅要能组织容纳自己村子人的进行比赛,还要能容纳下周边村落的选手过来竞选。
每个村落都会有机会轮流成为竞选赛的场地。
以前的梅村并不重视这样的比赛,原有的比赛场地也太小,因此没有一年曾成为竞选赛的场地,这是梅平等武者的遗憾。
既是这样,追月的决定便是:“那就建吧!把这个尚武楼建在村校的操场旁边,不愁场地不够大!”
除此以外,各大楼各队还必须担任起收徒传技能的重任。
每个村校毕业的学生若是愿意留在村里的都可以无条件选一门手艺学习,并成为那个组织的人。
比如进了绣衣坊学习,那以后这人就是绣衣坊的了,除非被赶出绣衣坊,不然不能同时加入其他组织。
如果村校毕业后,想去外面闯荡发展的,村里也支持。
追月倒不担心他们成为人才出名后会从客家村牵走户口。
不出名随意牵,出名了全国都会知道这人来自客家村了。
户口在,到走不动了或者老了,还是会回归客家村的,到时候再来个乡村支教什么的,也挺好的嘛。
五、物资楼:
物资楼就是杂楼,还会扩建,用来储放村中公共物品、粮食、菜类等。
物资楼中的储藏物主要用于过年过节或特殊日子的福利发放,还有对一些特殊人群的资助。
比如不能劳作的老人、生病或残疾的人、没有劳力的家庭、没有亲人的小孩等。
这样一番总体安排下来,村里后续的发展就很明显了。
有村公会在,追月在不在村里,其实影响也不大了。
哎,终于可以把这个包袱放下了,只要村里蒸蒸日上,她也不需要管什么事情了。
等姐姐妹妹们找回来了,就也安安心心地上学去吧,还的学武强身健体呢!
势要弥补上辈子高不成低不就、无能身体又不好的尴尬和悔恨。
开完会后,追月就直接把自己空间里还剩的十多万银子全部交给了村公会的黄岐和千山两人,让他们安排好村子后续的建设,特别是村校。
而空间里之前买的衣服、布料、建材什么的也全都取出来交出去了。
山石建材倒不怕雨淋日晒,拿出来也没事。
现在山石外围墙已经建成了,就算是兽兵,也轻易进不得村子了。
就算是进了村子,也有地下密室可以躲藏,还有小破蛋在,追月可以走得很放心了。
千山和黄岐等人倒是很奇怪小月的举动。
但只猜测她应该是对这些事情疲累了,想好好休息,想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