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攻伐大理(四)(2 / 2)
然而这话从大周大将的口中亲口说出意义便不同了,呼延标的身份是代表大周说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负责的。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消息,董和首先就怀疑大周有没有那么多钱用于劳工招募。
其次若是大周的钱粮全部用于支付劳工的报酬,那么大周拿什么来养兵,拿什么给天下官吏发俸禄。
其次,就算朝廷有钱做这些事,那么这些钱从哪里出?想要做到这一点,大周必须要有充足的赋税基础。
若是过分盘剥百姓,老百姓可是要揭竿而起的。
其实董和的问题是所有农耕文明有识之士的共同问题,因为单纯的农耕文明根本就无法支撑这样的税负体系。
别的不说,一个国家有多少土地,能够征收多少赋税这都是有定数的,只有少征,不可能多征。
因为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能保证风调雨顺,旱涝蝗虫是农耕文明最大的敌人。
而每年偌大一个国家需要做的工程却是逐年增加,尤其是修河这种永远干不完的工程。
不然多少朝代都死在了修河这件苦差上,无论是修运河还是修河堤,都是修河。
对于董和来说,他首先就在想大周这么做的目的何在,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阴谋。
可惜的是董和做梦都不会想到,大周这么做的根本原因竟然是缺少劳动力。
劳动力的不足导致大周的工业生产一直都无法快速发展,面对海外旺盛的市场需求,大周现在最缺的就是产品。
董和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呼延将军能告诉下官这样条件是谁提出来的吗?”
“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所有的谈判条款都是远在成都府坐镇的盐城伯制定的,某与曹帅路过是个传声筒。
盐城伯提出的条件就是朝廷的最终条件,若是大理国无法答应那也就意味着谈判失败。”
“呼延将军所说的盐城伯是不是就是大周的那位财神爷宋小相公?”
宋文远这个名字如今在整个天下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只是在成都坐镇为前线大军提供后勤,但是整个征伐西南的计划就是出自宋文远之手。
既然是财神爷提出的条件,就算再不合理也没人敢说宋文远说的不对。想不明白那就只能是自己的学问不够,理解不了宋小相公的做法。
这就是一个人的威望,宋文远用十多年的时间奠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从来没有错过。
哪怕当初被人认为非常荒唐的决定,然而事实摆在大家的面前,却依然能够证明宋文远的正确。
虽然宋文远不希望自己在整个天下有这样的威望,但是架不住老百姓已经将宋文远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