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欺负骗子(2 / 2)
女子不觉眉梢一挑。
黄仙?
难道是那传说中的黄皮子附体?
“屁!俺们刘府的差事多少人抢着干,你一个卖货郎,请你是看得起你!给你脸不要脸,你他娘的以后还想不想在滕县混了?!”
一个身材魁梧的壮硕家丁,凶相十足的冲向前,单手重重拍在桌上,震得桌上茶壶茶碗俱是一颤。
白面的卖货郎也是一惊,不觉撤后两步。
“阿德,先生面前不要无理,有话好好说。”浅衣服的管家咳嗽了一声,扫了一眼货郎,面带不悦的说道。
“刘管家,俺说,货郎李没准是真累了,他是真有本事,不然肯定巴不得立马答应您,您老容俺劝劝啊。”黑帽子村民再度凑上前,一脸陪笑,又冲向货郎着急的催道:“李货郎,你本事那么大,俺可都瞧见过了,就别藏着掖着了。”
“老八,就直说你瞧见啥了?”有村民好奇的追问。
黑帽子男人用袖子一抹鼻子,得意的说道:“哎呦!你们可不知道,那回在山上,俺正下坡,就见着两条恶狗堵在了货郎李的前面。那狗叫唤的是一个凶啊!俺当时差点把魂都吓飞了,可是你们猜怎么着?货郎李比划着两只手,就这么在面前画了个圈,那两条畜生当时就吐了白沫,瘫得跟烂泥一样!”他两手不时比划着,说的绘声绘色。
少女忍住笑意环视一圈,人们都听得十分入神。
看来,只有她一人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叫做老八的男人又说道:“货郎李,你就去刘府帮帮忙吧,刘府可是咱们滕县的首富,你可得罪不起。”
旁边也跟着七嘴八舌的起着哄,“李货郎,老八都说货郎你是半仙附体了,就露一手呗,刘员外那么大方还能亏得了你?”
女子微微一哂,这托儿的演技算很到位了。
“不能让先生白受累。”说着,刘府管家从袖中取出两锭十两的元宝,轻轻放在桌上。
人们一看到闪着银光的硕大元宝,立刻发出一阵艳羡的惊呼。
要知道,这两锭银子可是足够普通百姓全家一年的花销!
女子又向青年瞧去,身穿青色长衫的货郎却看也没看,直接伸手将银子推回,为难的说道:“在下只是一卖货郎,这拜钱是万不能收的,而且黄仙他老人家不好请。”
女子心里不禁赞叹。
他只一句话,就把酬劳抬到了拜钱的高度,还真是有些底气。
“哎呀!货郎李,你就别客套了,刘府这是多大的诚意啊,而且刘家小少爷烧了都好几天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可是积阴德的好事哪!”黑帽子老八双手插着袖子,搭着话。
“给你三分颜色,你还真开上染坊了?!你要是不答应,今儿你就别想出这个门!”名叫阿德的家丁挺着满是肌肉的胸脯,再次凶恶的走向前。
“阿德!”管家横臂拦在阿德胸前,怒斥了一声,才转向货郎,又掏出两锭银子,连并着之前两个一起塞回货郎手中,温和的笑道:“先生就试一试。”
人群中又是一阵惊呼。
货郎怔怔的看着那四锭银子,又缓缓抬头,扫视着屋中或期待,或艳羡,或嫉妒,或威胁的面孔。
许久,他才勉为其难的点点头,“好吧,在下且试试,只是行与不行——”
“行与不行,只要先生尽力,我等都会感激先生,”刘管家赶紧接了一句,“如果小少爷的病顺利痊愈,事后还有重谢,请先生这就跟着我们回府吧。”
“不了,今日本不是强请仙人的时候,天一晚,更没办法了,”货郎无奈的摇了摇头,“刘管家,您可是小少爷亲近之人?”
刘管家重重点头,“小少爷起居,生病都是我照料的。”
货郎这才俯身坐下,对外面轻声说了句,“伙计,端个小点的火盆来。”
“快!火盆!要小点的!”黑帽子老八唯恐小二听不清,急忙高声喊了一句。
“来喽!”不一会,小二就将一个燃着炭火的铜盆摆在了桌上。
货郎从袖中掏出一柄银色的勺子,郑重的交给管家。
“握住勺子闭上眼,心里念着少爷的名字,不得有杂念。”他声音很严肃。
管家郑重的点点头,众人也跟着静了下来。货郎又从袖中掏出一叠黄纸,随手扔进火盆里。
刺啦一声,黄纸瞬间燃起一阵白烟。
众人视线都盯在了货郎被火光映亮的清秀脸庞上。
白烟愈来愈浓,不一会的功夫,竟将整间屋子都笼罩了起来。
众人不禁一阵咳嗽,烟雾缓缓散去,只见李货郎双手合十,两目紧闭,咬紧牙关,额上已冒出一层汗水。
“附上了!”黑帽子老八惊呼一声。
众人瞬间就变得紧张起来。
李货郎骤然睁开眼,噗地一下,口中喷出一股浓烟,直袭管家面门!突然大吼一声:“何方妖魔!本君在此,尔等还不速速退去!”
声音尖利高亢,与之前温言细语判若两人,众人都被吓了一跳,不觉后撤半步。
还闭着眼的管家更是吓得扔掉了勺子,货郎眼疾手快,欠身向前一把捞住了勺子,双手一掐,死死攥住勺柄。
白烟骤然而散,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管家也睁开了眼,大气不敢出的看着那只勺子。
火盆里的火苗一跳一跳的舞动着,在银亮的勺子上映出了明晃晃的光。
下一秒,奇迹发生了!
------题外话------
一个县衙朝南开,三班六房人心歹。
明末帅哥各奇葩,斗智斗勇纷纷来!
打破影视剧县衙只有知县、师爷、捕快的简单套路,以欢快全面的角度,呈现古代真实的县衙构造,职位升迁!
小注脚
推官:明为从六品,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
总体来说,明朝推官类似今法官与审计局局长
但与今天的法官不同的是,今日的主要来源是希腊式的审判官,奉行类似谁主张,谁举证的行事原则,但在古中国,由于文化水平,资源程度,权力势力,不同阶级相差悬殊,实现不了公平,平等理念,更做不到主张方自己举证,所以古代刑名,推勾狱讼之事的官免不了自己考察取证,推断刑案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