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回 弹琴配书法(2 / 2)
“臣定会守口如瓶。”
“好,你退下吧!”
张易之和张昌宗站在长生殿的门口儿,看见来俊臣从殿里走了出来,走到他们跟前的时候,只见张易之忽然说道:“来大人,请留步!”
来俊臣听罢,停下了脚步,看着二人,行了个礼,说道:“两位大人,有什么吩咐?”
“吩咐倒是不敢,来大人现在本事大了,我可不敢吩咐来大人。”张易之阴阳怪气的说道。
张昌宗听罢,附和道:“可不是呢。来大人现在成了皇帝的大红人,自然嫌我们碍眼了,来大人,实在抱歉,我兄弟二人在这里给你赔礼了。”
来俊臣听罢,淡淡的说道:“两位大人就不要说笑了,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告辞!”说罢,便离开了。
张易之看着来俊臣走远,恶狠狠的说道:“这个目中无人的家伙,我一定有你好看。”说罢,二人便向殿里走去。
武则天看见二张走进门来,慌忙罢那封密信塞到袖子里,换上了一副笑脸,看着二人。
二人走到武则天跟前,只听张易之用撒娇的口气说道:“陛下,来大人跟你说的什么事啊?非要把我们打发出去。”
武则天听罢,笑着说道:“他能有什么事呢?无非是揪住了哪位大臣的把柄而已,好了好了,不要提他了,现在一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烦。”
“那陛下想要做什么?”张昌宗一脸谄媚的问道。
只见武则天思考了片刻,说道:“易之啊,朕好久没有听到你抚琴了,你今日能不能为朕抚上一曲?”
张易之听罢,笑着说道:“臣的琴就是为陛下而弹,陛下何时想听,我便何时弹,陛下稍等,我这便取琴去!”说罢,便走了出去。
只见武则天又转向张昌宗说道:“昌宗啊,你的书法也是一绝,既然易之抚琴了,不如你也借着雅兴,书上几笔?”
“既然陛下想看,我自然愿意献丑,只要陛下不笑话我就好。”张昌宗答道。
“不会,不会,一直以来朕都颇欣赏昌宗你的书法,你有你专用的笔墨纸砚,你快去取来吧!”武则天说道。
“那我这便去取。”张昌宗说罢,也走出了门。
武则天看着二人出了门,叫过来一个内侍,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你去羽林卫找到李多柞,待张易之和张昌宗进来后,让他带着一队羽林卫守在殿门口,没有我的命令,不准进来。”
那人领命,也忙赶去了羽林卫。
大约过了两刻钟,张易之和张昌宗先后回到了长生殿。
只见张易之摆好琴,向武则天行了个礼,问道:“不知陛下想听那首曲子?”
武则天想了想,说道:“就弹一首《广陵散》吧。”
“陛下,那我写哪位名家的大作呢?”张昌宗也问道。
只见武则天看着张昌宗,笑着招了招手,说道:“昌宗呀,你过来点,坐到朕的身边,今日不写那些大家之作,我说啥,你就写啥,我说一个字,你写一个字。”
张昌宗听罢,笑着说道:“哦?这种玩法倒是新颖有趣,以前不曾玩过,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只见武则天点了点头,转向张易之,说道:“易之,起!”
话音刚落,只见张易之的手迅速在琴弦上拨弄起来,既而,一曲慷慨激昂之声便在长生殿弥漫开来。
武则天见状,看着张昌宗,说道:“那我们也开始吧!”
见张昌宗点了点头,武则天说道:“第一个字‘武’,便是朕之姓氏。”
张昌宗听罢,落笔生辉,写出了一个苍劲有力的‘武’字。
“第二个字,‘三’,三思的三。”武则天又说道。
……
“最后一个字,‘事’大事的事。”武则天从头到尾说了数十个字,张昌宗一一写了下来,只是当他写下来的时候,心里总感觉有一些不对劲儿。
武则天见张昌宗写完了,把纸拿了过来,看了一遍,笑着说道:“昌宗啊,你这书法,堪称一绝呀,在朕看来,可是一点也不比之前的褚遂良差。”
张昌宗听罢,连忙说道:“多谢陛下夸奖!”
只见武则天又冲着张易之摆了摆手,张易之见状,连忙停了下来。
只听武则天说道:“好了,易之,今天就弹到这里吧,易之的琴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够朕回味了。哦,对了,易之呀,你可知道这《广陵散》讲的是一个什么典故吗?”
张易之听罢,自信的笑了笑说道:“回陛下,这《广陵散》讲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那这聂政把韩王杀了没有?”武则天又问道。
“回陛下,杀了。”张易之回答道。
“那你觉得聂政这个人,怎么样呢?”武则天继续问道。
张易之隐隐感觉到好像气氛有一些不对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易之,朕问你话呢?”武则天带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
张易之见不回答也不行了,于是便说道:“聂政忍辱负重,终达目的,算是个大丈夫。”
武则天听罢,冷笑着说道:“大丈夫,好一个大丈夫,那我再问你,聂政跟你们两兄弟比起来,哪个更算是大丈夫呢?”
张易之和张昌宗虽然不知道武则天为什么这么问,但服侍皇帝这么久,早已经知道了武则天的态度变了。
于是二人连忙跪倒在地,只见张易之一边磕头,一边问道:“陛下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