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决定(1 / 2)
《蒙面歌手》最开始也是由棒子国引进的,这一点很无奈,因为国内的综艺市场足够大,大到那些编剧都不用动脑子,只要随便抄抄人家的节目,就能一本万利。
所以国内的综艺市场几乎很少有原创,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大家抄抄抄,随便就赚赚赚啦。
这个姑且不提,不过《蒙面歌手》的引进,堪称失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原版的《蒙面歌手》,和引进后的《蒙面歌手》,无论从赛制、选手身份、猜评团、面具等各个方面,都大有不同。
原版的《蒙面歌手》,请的明星大多为偶像团体成员,或是已经退出观众视线的老歌手、演员、新闻主播、谐星,甚至幕后制作人等等。
这些歌手不一定专业,而且唱歌的水平也有高有低,很难猜测真实身份,再加上他们当中或许有人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展露过歌喉,所以光是想从声音上猜出他们的身份,几乎是不可能。
这些人登上这个舞台,或许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唱歌天赋,纯粹是为了来活跃气氛而已。
而引进版的《蒙面歌手》,则在参赛人员上尽量选择专业歌手。
这些人大多是出过专辑、在乐坛上有一定地位的熟面孔,所以只要稍微用点儿心,猜出他们的身份一点儿都不困难。
从这一点来讲,引进后的《蒙面歌手》就已经完全违背了原版的初衷。
再说说两个版本不同的赛制。
原版的《蒙面歌手》,每期节目会有8名歌手,分为4组,两两对唱。
胜利者则进入下一轮,而失败者则会继续演唱第二首歌,并且在唱歌的途中揭开面具。
最终本期节目的获胜者,将和上一期节目的获胜者进行最终PK,胜利的人才能继续留在舞台上,并且争夺“最终歌王”的称号。
这种赛制,虽然比较残酷,不过也很好的贴合了“蒙面歌王”这个主题,让观众不看长相,只从声音来选择出最出色的歌手。
而在引进版的《蒙面歌手》中,这种赛制却被进行了数次改动。
一开始是大部分遵循原版的赛制,每一期节目都会选出一名“歌王”,但这名歌王并不会跟上一期节目的歌王进行对决,而是直接揭面,进入“最终歌王争夺战”的总决赛。
也就是说,节目如果有十二期,就会有十二名歌王,进入最终的歌王争夺战。
这种赛制一出现后就饱受非议,因为歌手一揭面之后,他们的最终排名就不再纯粹由演唱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而是沦为粉丝们之间的“争番战”!
为了能让自己喜爱的歌手夺得最终歌王,这些粉丝不惜花大价钱去买歌王争夺战的门派,然后拥有投票资格,在最后的决赛中,为自己喜爱的歌手投下盲目的一票。
这固然能让节目制作方大赚特赚,但是在口碑上,无疑是授人以柄,并且饱受媒体和观众的批评。
就连那些参赛的明星,后来也对节目组不满,并且很多人都拒绝了节目组第二季的邀请,宁愿背负“输不起”的骂名,也不肯配合节目组做这样杀鸡取卵的事情。
所以节目组实在没办法,后来只好又接连进行改版,最终干脆取消了比赛式的赛制,直接改成大家随便唱,被认出来就揭面,一揭面就直接淘汰,谁能扛过三期节目没有被观众或猜评团认出来,谁就能留在最终的决赛舞台上。
而说起猜评团,两个版本之间也大有不同。
原版的《蒙面歌手》猜评团,总共才99人,有87名大众评审和12名专业听审团组成,这12名专业听审团的成员,来自于演员、歌手、知名MC、笑星以及音乐制作人,构成较为丰富,定位也各有不同。
而且听审团占据投票总数的12%,对最终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他们的话,在舞台上显得更有影响力。
至于引进后的《蒙面歌手》,评审团则多达300人,全是场外用电脑随机选出来的观众,至于听审团,则是由几位常驻歌手或笑星组成,但他们没有投票的权力,只能用言语引导观众猜测台上歌手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