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流落松江(2 / 2)
小梅庄是哪里?邱英不是背浙江的鱼鳞图册了吗?但他也死活想不起来王家湾是哪里啊。
“孙婶子,你们上面的镇是?”
“梅陇镇。就在应春镇和曲水镇中间。”
邱英怎么听着越来越慌了,小心扯了扯她的衣袖,“浙江的鱼鳞册我记得牢牢的,怎么没记得有这些地方呢?镇已经算是挺大的单位了,怎么能一连三个镇都没听说过呢?不过这个梅陇镇,好像有点耳熟,像是在从前读过的古籍上写的。”
邱英有点怕了,又问了一句,“那请问,梅陇镇上属县是?”
“看两位就是大地方来的,我们这里不惯说县,梅陇镇上面是华亭驿,也叫华亭县。”
孙婶子有些口音,邱英第一次还没听清,余白杭也确认了一遍,瞬间就跳起脚来,“华亭?关羽封华亭候的那个华亭?黄道婆纺织的那个华亭?邱英,我们飘到松江来了,我们飘到江苏来了!”
完了,本来还指望着在浙江北部凭个名字刷刷脸,聚义堂的人怎么也能找到他们,结果现在,一漂漂来松江,到江苏地界去了,这下真回不去家了。
满怀心事吃了早饭,孙婶子问他们身份也不敢细说,吃过饭也不顾换药了,先去了海边问了一圈,结果这里的渔船都不去浙江,尤其经过昨夜的风浪,大半渔船都散架子了。听说这两个是外来的,说不定就是他们把海浪引来的,甚至有愚昧的渔船叫邱英和余白杭“扫把星”呢。
“只是想回家而已,还遭人说是灾星,我们怎么是灾星呢,我们不也给小梅庄带来了大量渔收吗?”好像哪里不对,余白杭和邱英想到一块儿去了。
“对呀,这海滩怎么没有鱼啊?前几日我还没上鹤岛的时候,听到说杭州外海的海获都统一让聚义堂来捕捞然后平价售卖了,还补贴了渔民,耗费了不少人力。十六那日都这么耗人力,十九这日风浪更大,从福建和琉球来的海获应该更多的,可我怎么一条鱼都没见着呢?”
这里渔民多,这小梅庄虽小虽穷,但其中内斗看来不少,光是邱英和余白杭来海边的这一路,说的什么村长儿子媳妇,花枝和她的跛脚丈夫,这个屠户那个渔夫,乱七八糟的关系。但大都是见利忘义的,余白杭也见钱眼开,但好歹可爱些单纯些,但这样人前人后两张皮的不厚道,这两个外人,可不敢乱说话惹议论了。
“先回孙婶子家院子,现在我们只知道那里一定是安全的,孙婶子对我们好,这样的好事儿我们也只告诉她去。我听梁师兄说了,大渔收年,虽然海获集中向岸上涌,但也容易向海湾地区和有山的地上积涌,这村子的海岸又不会有多长,我们再走走,我看孙婶子家有点破旧了,冬天快到了,让她多捕些鱼,多卖些钱,也好让她带两个孩子暖暖乎乎过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