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坐观垂钓(2 / 2)
余白杭不听,转身策马跑了,邱英也上马在后面追,“苏堤不让跑马,余白杭你给我下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梁书望喜欢把这两句诗倒过来念,而此时湖面无风,老友重逢,没有比此时更怡然自得的时刻了。
苏堤岸,两个怡然垂钓的老头子被吵到了,岳之松脾气爆,回头如虎狼之顾,第一眼却看到了那把剑,九年前他在庐山遗失的那把,怎么在这位后生身上出现了?
“老梁头儿,刚才跑过去的是什么人哪?”
梁书望四十年不回杭城,而今也是耳目一新,习惯了清河坊有个行侠仗义的余小爷,也熟悉了年轻的探花郎做知府大人,做得还不错嘛。
“前面跑马的是聚义堂的大当家,刚刚弱冠之年,乐善好施,还好打抱不平,我挺喜欢这个孩子的。后面追他的是上届科举的探花郎,皇上钦点的杭州知府,你刚入仕的时候不也当了几年文官吗,这孩子跟你还有点像呢?”
当年的庐山,七天七夜血流成河,岳之松都要舍弃石破剑脱身,天上一道霹雷,石破剑插入巨石二尺有余。这个探花郎岳之松有印象,前年在宫中见过一面,容貌和气质确实堪当“探花”之名。就是奇怪,书生模样却能拔出石破剑,这孩子,跟自己有缘啊......
岳之松突然想起了什么,“聚义堂?君生建的那个什么帮派,不也在杭州城吗?”
“就是聚义堂,前年君生旧伤复发时遭人暗算,这位他最小的徒弟一挑一百零八传为佳话。这两年收敛了江湖痞气,为手下兄弟置办田产,娶妻还照顾他们的父母,越来越向正经生意靠拢了。我也是听梁园的其他人说的,我那个看起来对什么事都冷若冰霜的外孙子,他竟然对这位余小爷还有点崇拜呢。”
君生是冷白泉原名的表字,也是当年在庐山掩护岳之松离开的,算起来,老掌门应该是岳之松的师父的幼弟。敌寇从江西追至浙江,直到浙江中部才放弃,从此,冷白泉在杭州城定居,聚义堂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家的。
余白杭已经调头下马了,和邱英两个人一前一后牵着马吵架。
“你不去买房了?”
“你一路跟着我,我还买什么呀?要抓我就抓,磨磨唧唧的,唐僧吗?”
“我抓你干什么,我是要教育你,你要从根源上纠正这种江湖痞气。”
“教育我也没用,整改是不可能整改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整改!不听不听!”
余白杭一路上都自顾自暴跳如雷,邱英也怕自己才二十一岁就英年早逝在岗位上,所以心中不断念着心经让自己镇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