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年(1 / 2)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商业、经济上的变革,只是整个时代变迁的一个引子,本来就关系颇好的“一线三城”之间,接连签订了不少补充协议,在联盟盟约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当多方面的深化合作。
包括且不限于军事互助、政治协商的具体原则,最直白的一点,就是军力、战力进行了整合。
说起来简单,但这却等于实质上的政治、军事联合,是真的开始把三城变得一家人。
最先开始的,就是官方层面、背景的战团、军团整合,还有民间武力的注册、军衔授予问题。
前者那可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那意味着三城的官方军队和直属战团,会在一个“个体”的意志下进行协调,那么就有有一个集权机构的诞生......也意味着三城高层会放弃自己那部分有效主权。
直接整合是做不到的,三方的制度、编制天差地别,秀江是全体军事化的一二三四五军团,一切从大规模战场出发。
兴平人是以算师为核心的“模块化”战团,主要应对各种多发情况,中小型的快速反应能力极强。
时迁城是十二部委制的功能型散养军团,军部所辖军团最多只有官方总战力的五分之一,整体军力非常杂乱,民间战力其实才是主流。
三方的战斗方式和习惯也完全不同,强行统合既不现实也多半会起到负效应,但整合行动依旧开始了。
缘由?这次联合行动的联合指挥部,就是一个合作模式的成功探讨。
三方各出一部分核心高层,组成一个常态存在的联合指挥部.....名义上是更为缓和的“军事协调委员会”,对三方军力、战力部署进行调配,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惯例甚至规则。
而这,就是意味着很多本质上的改变。
最直接的,就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周遭外族的压力,兴平城可以投过这个委员会,直接从另两城直接抽调兵力来应付威慑,那可和求爹爹告奶奶式的求援打报告完全不是一个效率.....可期待、值得信任的兵力,才能算作大局中的有效棋子,那么中部区域应对其他外族,会有底气很多。
委员会刚刚组建,第一个命令就发出来了,组建一个由六城精锐构成的游骑兵战团,名为“秋狩军团”。
这无疑即使对其职责的描述,又是对这场“双秋狩猎战役”的纪念。
这个军团直接下属军事协调委员会,在其他人还在消化这惊天地动鬼神的大步改革,犹豫被其选中是否会影响自己在老家的“忠诚判定”,郑礼和和平战团就毫不犹豫的递交了申请。
虽然编制还没确定,但上面透露出来的消息,基本是稳了......郑礼作为时迁城和兴平城合作的一个关键点,一开始就在名单之上,他的申请让很多人少了些麻烦。
这个时候,中部最强的岩州人也坐不住了。
他们强势插手,大量的商业团队、公司涌入其中,投入了双子新城“宁平市”、“兴平市”的建设之中,还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团队,服务于新建秋狩军团的座驾建设。
在任何一个联盟或者国家之中,都少不了派系的,三城天然抱团的趋势,已经异常明显。
名义上,新的“军事协调委员会”是六城成员,联盟也是六城的联盟,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挥着钞票、技术的土财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三城核心已经感觉到吃力,撑不住这个场子。
到了这个地步,很多人已经看出了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