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书生意气(2 / 2)
既然你王公俨赖在节度使位子上不走,那就只能动粗了。
李嗣源把天平节度使霍彦威改任为平卢节度使,让对方起兵去打王赖皮。
霍彦威可是个善战的狠人,跟这样一个人对阵,王公俨自认没那个实力。
结果霍彦威刚把军队集中到淄州,王公俨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溜哪里去呢,登州。皇帝不刚刚任命俺做登州刺史吗,俺这就去上任!
晚了!
霍彦威的意思是让你上任你不上任,现在军队开过来了你才去,哪有那么容易。登州你也别去了,到我跟前来吃一刀再说吧。
霍彦威到达青州后派人去追王公俨,五花大绑把对方给捉了回来,然后开始集结王家的族人和同党,集结完了开始集体砍头,王公俨一家全都交代在那儿了。
所以说啊,在李嗣源手底下干活儿,你可以抗命,但一定要抗在点子上。
抗准了有罪都可以高升,比如说房知温;抗不准给皇帝添堵,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现场的王公俨就是例子。
在追杀王公俨的过程中,北海的一个大家族出了不少力,这个家族的族长名叫韩叔嗣。
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也许没啥概念,但韩叔嗣同志有个很牛掰的儿子大家一定认识,那就是韩熙载。
作为《韩熙载夜宴图》的男主角,这时候的韩公子还很年轻,是个胸怀远大理想的大好青年。
韩青年感觉中原地区乌烟瘴气的,太乱了,不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乎想要换个地方去当官。
到哪里去呢,吴国。
这个选择不错,因为吴国政治比较清明,文人士大夫得到重用,徐温父子在那个地方搞得有声有色,很有一番治世的样子。
而且这个国家实力还很雄厚,自始至终和中原政权对着干,从来没落到下风。
如果能够到这个地方去好好经营一番,然后带着军队来个入主中原啥的,那多有成就感呐。
韩熙载就是这样想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你想到吴国,必须有门路,要不然你从潍坊走到扬州去都难。
于是乎,韩熙载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至交好友——李谷。
这个李谷是汝阴县(今安徽阜阳)人,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他为人厚重刚毅,能决断大事,相继出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到了后周的时候更被郭威、柴荣两任皇帝倚重,成为宰相。北宋建立后又受到赵匡胤的礼遇,说他位极人臣也不为过。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一个李谷和韩熙载很合得来,听到对方要奔吴的消息后,主动为对方运作,送韩熙载到正阳,然后摆酒开宴,痛饮后告别。
最重要的戏份在告别的现场出现了。
韩熙载临别对李谷说了一句话:
“如果今后吴国用我做宰相,我一定会极力北伐,长驱直入平定中原!”
李谷仰天大笑,不甘示弱:
“如果中原用我为宰相,夺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尔!”
两人说完同时大笑,而后作揖而别。
都是人中龙凤,都是胸怀大志,只不过施展抱负的地方不同。
韩熙载看好吴国,所以要倾心事吴;李谷的注意力在中原,定然要入朝而仕。
不得不说,年轻真好,这两个人很有一番春秋战国时的名士风流。
更妙的是两个人的豪言壮语也得到了印证。
后来韩熙载在吴国位极人臣,虽然极力主张北伐,但由于君主软弱,偏安一隅,全国上下莺莺燕燕一片,早就没了开国时的铁马秋风,最终是版图越打越小,最后亡国。
李谷在中原王朝奋斗了几十年,终于在后周时期位列宰相,辅佐后周世宗柴荣对南唐(后期取代吴国的政权)用兵,夺取了对方淮南大片领土,把后唐版图直接压缩到了长江以南,为后来的北宋灭唐打下了坚实基础。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都是牛人啊!
就接下来的历史进程来说,后唐马上就要和吴国用兵,但在双方用兵之前,我们要到北方去看一下,因为契丹出事儿了。
啥事儿呢,天皇王耶律阿保机翘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