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翁婿联手(2 / 2)
沈天赟把自己的打算想了又想,确定可行性后,他决定晚间去找泰山大人好好商议一下。
春微见他这样子,估计正在心里合计事情,就把孩子抱了过来,放在榻上让他休息。
午后的光线很充足,沈天赟微眯着眼,看着不远处的母子俩,一个是他的妻,一个是他的儿子。
这样安好的日子,他不会让风雨将这种平静打破,一丁点都不允允许。
沈天赟出了房间,去岳父的院子里,将京中的事与他说了。
这件事徐长玉还没收到徐家的暗报,听到沈天赟这样说,徐长玉也提起了心。
一旦帝王不仁的传闻被认定,四方暗中的势力就会伺机而动,这个王朝会出现动荡。
“你怎么想?”徐长玉看向沈天赟,他想知道沈天赟和李执的看法。
“我的猜测是,先太子会趁着这次的机会回来,至于他会以什么方式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拿回来,这个我预测不了。”
“先太子的为人如何?”
“堪当帝王,是个仁慈又不软弱的人,有魄力也有谋略。”
这是沈天赟在前生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当初皇五子上位,是不是趁着先皇驾崩,先太子不在京中?”
“嗯,当初先太子被先皇派去南边赈灾,是打算让先太子在民间积攒更多的声望。而皇五子买通了先皇的医官,将先皇鸩杀。”
杨文彦将先皇鸩杀后,拿出了先皇的遗诏,上书改立太子,在他殡天后立刻登基。
所以杨文彦是在先皇的棺椁前登的基,那个被人忽视的皇五子,一夕之间成了九五至尊。
先太子当时就算赶回来也已无用,名正言顺又如何,遗诏确确实实出自先皇之手。
群臣都一一验证过,他们也都不知先皇为何会留下这样的遗诏。
不过国不能一日无主,所以他们顺从了遗诏,尊了皇五子为帝,改年号为元明。
“先皇是个狠人,他唯一在乎的,大概就是杨氏血脉的纯净,这么说来,有人在他耳边说先太子非杨氏血脉?”
沈天赟摇了摇头他也不知,不过他猜,杨文彦应该是向先帝说先太子有盛朝后裔的血脉才对,要不然以他的谋略,不会不顾王朝安稳而改立太子。
“估计是更让先帝忌惮的事。”
“岳父,奉安这里,我们多少也要做些准备,万一有人动了心思,我们又准备才不被动。”
“嗯,我也正有此意。”
翁婿俩在房间里详谈了一个下午,直到和明来唤他们用晚膳,沈天赟和徐长玉才结束了讨论。
京都的各种消息传到奉安时,已经是十月下旬。
奉安的知州孙晋钺与他京中的主子商议,打算也参合一脚,所以孙晋钺找了他辖下的四个县借钱粮。
沈天赟将前来游说的人扣押了下来,没有给孙晋钺一个子儿,而且下令奉安县城关闭城门,最近一旬只能进不能出。
徐长玉与沈天赟联手,把奉安的异动镇压了下去。
因此徐长玉不惜暴露了徐家积累的暗中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