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南柯一梦(大结局)(1 / 2)
已经是十月的淮南大地,本该满是金黄色的肥沃田地此时却杂草丛生,肥沃的良田变成荒地,中间偶尔还能看见几具白骨。
淮南自古便是富庶之地,人烟稠密。可是不远处的一个村落,只能看见残垣断壁,毫无烟火之气。
这几年,赵宋攻唐,林虎子叛乱,李唐平叛,将这片大地摧残的千疮百孔。
或许李立将自己安置在这里,是为了讨伐赵宋做准备;或许在他的眼里,谁都能叛变投宋,只有自己不可能投宋;或许他已经从某种渠道得之自己拥有锐利的火器。
“凋零至此,何日才能有人一统中原,让百姓修养声息。”方玉看到这种凄凉的景象,不禁感叹道。
“某已在这时间活了四十余年,原以为赵章有人主之相,结果伐唐之际,遭遇叛乱,功亏一篑。唐虽暂时苟延残喘,但李立不是人主之相,恐难一统天下。”李唯忠骑在马上,摇头晃脑地说道。
方玉身边的张平手握横刀骑在马上,眼睛警惕地看着四周。
此时阿郎出行,父亲张擒虎嘱咐再三,让自己小心保护阿郎。方玉身前,赵商等人骑着马,手里拿着弓弩,眼睛死死地附近灌木中的动静。
这次出行,方玉禁止众人使用自动步枪等武器,避免被旁人盯上。
方玉离开金陵时嘱咐徐云熙,若有机会一定要前来与他汇合。或许应该拥有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没有根基之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吃掉。
有了钱和粮,才能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基本盘。
上官铁在伤兵营与方玉结识,感慨方玉的仁者之心,辞了神策军的旅帅之职,投奔到方玉麾下。
虽然到了新军只是一名小卒,但上官铁却甘之若饴。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新军似乎是一个整体,没有其他军队常见的勾心斗角,很纯粹的军队。
远处出现了一座破败的小城,这座小城是响水县县城,位于楚州城东北一百四十余里的地方。
响水县并无驻军,新军算是有史以来第一支驻军。新军的任务是维护响水县至灌河出海口一线的防御任务及保卫附近的灌河港安全。
在路上走了二十余日,众人皆放松了精神,只待到了驻地好好休息。
对讲机里,忽然出来急促的呼叫声,这是方玉派出去的哨探。
此时虽在唐国境内,但响水县紧挨着赵宋的势力范围,距宋兵把守的灌云、灌南两县60余里。若是战马全速奔跑,只需30分钟便可到达。
这个地方处于两国交接之处,灌河与京杭大运河、黄海连通,河道纵横,水盗、流寇横行。
昨天方玉路过楚州,拜见楚州刺史李思业时,李思业便提醒过方玉,最近有流寇出没,让方玉加倍小心。
“前方十余里处有两三千人正向响水县城接近。”
“那些人可有弓弩,可有披甲,有多少马匹,打什么旗号,队列是否杂乱,到县城还要多久?”
“十几人披甲,骑马二十余人,武器多是些竹枪木棒,行伍杂乱,旗号混乱,上面画着各种符号。行走速度缓慢,前队约一个时辰达到涟水县城。不确定是否有弓弩。”
这种队伍,不是山贼就是草寇。
为了谨慎起见,方玉还是命新军披甲,并派赵小六前往不远处的响水县城报信。
队伍中新军只有二百余人,剩下的二百余人都是马车夫等杂役。
到响水县至少还要一个时辰,方玉命车队加速前进,前往响水县城。
响水县县令王有才听到新军士兵的通报,险些把茶杯丢到地方。
县城城墙只有一丈来高,随随便便架个梯子就能爬上来。衙役铺头只有三十余人,对付两三千人的流寇如螳臂挡车。
估计衙役铺快们得到流寇来袭的消息,肯定逃之夭夭了。
王有才打定主意,若是方玉不来相救,他也只能带领百姓弃城而逃了。
他苦着脸说道:“县中只有铺头衙役三十余人,恐怕难以抵挡流寇侵袭。不知方都尉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