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琐碎之事(1 / 2)
方玉将请来的绿衣大食阿里等几名水手带上,指导新军士兵海战技巧。
“尊贵、亲爱的方,你所使用的工具很神奇。”阿里惊奇地说道。望远镜、无线电对讲机、六分仪、指南针等仪器让阿里惊叹不已。这些东西不禁对航海有极大的帮助,对提高海战、陆战等侦查能力和指挥也有巨大的作用。
当然他更渴望了解的是威力无比的“大唐火”和射击迅速、威力又极高的“大唐弩。”
不过这两种军中之物监管严密,新军士兵的警惕性很高,他一直没有机会去接触。
如果他能得到这些神奇的东西,就能把黑衣大食赶出巴格达,重振绿衣大食的辉煌,统一分裂的阿拉伯帝国,甚至可以打败那些异教徒,征服拜占庭。
方玉拿着笔算了笔账,此时亩产稻谷约一石到一石五斗,大约150斤到200斤,算是好地。
一对壮劳力的夫妻在水利灌溉和有牛耕田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可以种植30亩双季稻,年产粮食4.5吨。留2吨口粮,剩余2.5吨粮食。
昌化现在只有土人归还的无主牛、马、驴等大牲口八头,远远满足不了种田的要求。
一对壮劳力夫妻在没有大型牲口的帮助下,只能种地20亩左右。
县城人口一万多人(包括大食俘虏),按每人每日3斤口粮计算,年需要粮食5400多吨,需要亩产150斤的耕田7万多亩,3600多对壮劳力夫妻。
现在才开荒9000亩。
缺口为6万多亩,按现在每日开荒300亩的速度计算,需要200多天,6个多月。
方玉与李唯忠、徐福、王成义、简易等人商量后,决定停下所有非必须的工程,全力开荒。
尽量将壮劳力派遣到伐木队和垦荒队,充分利用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做力所能及的杂务工作,细化工作范围、工作量及相应的工钱。
方玉将保长、甲长们请到将军府,讨论争吵了一夜,将具体的实施细则草案弄了出来。
清晨,方玉派人将告示及细则贴遍全县。
“柱子,将军府招工了,有空去看看。”赵老头推开院子门走了进去。
“三伯父,某还得伺候家里的地,没有时间去。”柱子蹲在地上端着大碗,把最后一口稠粥咽进肚子里后说道。
“你家里人呢?”赵老头问道。
“去喂鸡了。”柱子回答道。
“喂鸡能有几个钱?去田里捡捡石子就给钱,让她喂完鸡赶紧去。”赵老头说道。
“一小车,连捡带运,五文。”赵老头说道,“赶紧去,一会儿小车就领完了,再去就的自己拿扁担挑了。让你爹你娘也去。”
“知道了!”柱子跳起来,匆匆向后面的院子走了过去。将军府发的两轮铁皮小车能装200斤土,一车10文钱,买米3斤,这活儿做的。
第二天便有保长、甲长上门,恳求方玉继续开荒种田,招募流民耕种田地。
如此要求,方玉闻所未闻。
有了“铁牛”和大量的铁制工具、运输工具,平均下来每人每日能开荒一亩地。
方玉重新调派人手,以每天开荒200亩的速度继续开荒。
自方玉离开这段时间,县城陆陆续续有412名百姓投奔过来,常住人口已达人。
工匠人数722人,保持不变;受方玉雇佣重劳力证增加了62人,达到2399人。
去掉开荒队的200人,还有2199名重劳力,722名工匠。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失地流民,方玉指派伐木工匠、劳力组成的队伍向石碌铁矿所在地推进。
盐田队在海边选定的地方开辟盐场,修路队继续修路,砖窑、石灰窑、水泥窑扩大生产,建筑队、水利设施队修建各种设施,还有其它各种队伍。
有人希望去耕种田地,方玉承诺新开垦的荒地他们有优先租用权。
干活有工钱,之后还有土地等着他们耕种,渴望种地的劳力们个个干劲十足。
不愿意继续种地的人自然也有,他们更愿意拿着工钱买粮吃。
县城粮价只有四文钱一斤,和丰年相比几乎一样。
在方家做工每月最低工钱2两银子,一年是24两银子,能买粮6000斤。
一家老小种30亩,一年才6000斤粮食,第二年开始收地租。
方家的工坊、店铺,其他人家开办的工坊、店铺,四处招募人手,完全不担心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继续打工赚钱。
也有很多人打算加入新军。
新军福利待遇一等一的好,就算死了,一家老小也有人养着。
新军士兵的招募标准由方玉亲自制定。
几次战斗经历让方玉认识到,新式军队不必凭借数量取胜,而且现在并不需要大量的士兵。
本着宁缺毋滥,方玉按照后世的入伍标准进行调整后实施。
除了身体素质要求,对身份也进行了限制。
身家清白,家庭居住在昌化县,并且在昌化本地居住一年以上。
新军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本地想参军的百姓简直怀疑新军是故意设置障碍。
至于那些潜入的暗探,更是急得抓耳挠腮。暗探们即便上述条件都满足,也得等上一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新军招募标准公布后,不少人的家眷从外地赶来与家人团聚。这些人自然被保安队、保长、甲长等组成的监视网重点关注。
对于暗探、奸细等人的鉴别,方玉暂时没什么办法。
除了加强各处机要设施的保密,制定保密制度,暂时也只能依靠保安队和保长、甲长这样的群众组织了。
昌化县是依河而建,这条河只有一个普通的名字昌化江。
昌化江是海南的第二大河,发源于五指山山脉北麓的空示岭,横贯海南岛的中西部,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过琼中五指山,在乐东县转向西北,最后从东方县穿过昌江县的昌化港西流入南海。
昌化江干流全长232公里,流域面积5150平方公里,总落差1270米。隋代建立的昌化县在河口北侧,昌化江因此得名。
昌化县处于昌化江下游,河床宽阔,水流宣泄顺畅,从未发生过洪水灾害。
昌江河下游也有大量品质极好的河沙,资源极为丰富,土和杂质含量很少,砂颗粒洁净,质量达到了极粗粒度特级优质河沙的标准。
这些河沙解决了混凝土用砂的问题。
虽然河水滔滔,资源丰富,但昌化江下游两岸及其附近的东方和昌江两县地区是海岛最严重的干旱区。
据后世统计,除充分利用当地中小河流水源外,约60万亩待垦荒地及40万亩耕地均须由昌化江提供灌溉水源。
而现在,完全没有水利设施。
既然考虑到用水,昌化铁厂就不能建设在昌江河的上游。方玉不打算在这个都是纯天然资源的世界喝污染水,昌化铁厂应该在昌江河入海口附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