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结果……(1 / 2)
仁年30,三月天。
不知不觉间,三个月的时间,便是悄悄流过。
去年年底纳贡宴会期间,大周朝的太子吴焚天,以绝对强硬的态度,将漠北汗国和西陵园的小主子,以绝对的实力将他们击败,前者被废,后者被杀头。他们的师傅,也是杀的杀,疯的疯。
抱着试探之心的三国代表团,彻底完败,如丧家之犬一样,离开了吴都城。
吴仁帝与玉相国,心中忐忑。
怕这样强硬的态度,会把三国代彻底逼得叛逆。
而如今,他们的伤势还没有痊愈。手下战团将领,又大多都是新提的军官,作战经验不足。三国如真要和南襄国一起来攻大周,大周朝还真有可能被颠覆。
在他们的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嗔怪太子,下手有些狠辣。
可接下来的三个月,他们又改变了对吴焚天行为的看法。
反而,打心底里佩服吴焚天有先见之明,强硬的态度,将三国谋逆的火苗,彻底给浇灭了。
二月里,三国国主亲自前来大周吴都城,再次入朝纳贡,这次纳贡的品阶,比前两次的量和品阶,都要好上一筹。言谈举止,完全符合诸侯国主拜会国君的礼仪。
而且,有探子来报,三个国主亲自入吴都城纳贡之前,都重整了一下军队与器械,把超出编制的军队,化军为民,不符合大周律法的元兵,统统上交国库。
西陵与东夷两国,将与南襄国近几年往来的物资和密件,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把全烧了,而且,还解散了由南襄国人组织起来的会所和酒楼……与南襄国有牵扯的痕迹,都被两国以强硬的军事手段抹涂了。
漠北汗王与南襄国遥遥相对,路途遥远。探子来报,他们没有与南襄国通气。但是他们有独立之心。要知道,各方的诸侯国主,组军的人数与兵器,那是有明文规定的,超出了编制,那就是以谋反论罪。可从他们上交国库的器械来看,他们的军队人数,已经超出编制几十倍。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吴仁帝与玉相国得到这些消息后,惊出一身的冷汗,同时又感觉十分的庆幸。
要是去年宴会期间,太子没有杀伐果决,必然会给这三国代表留下虚弱国力的印象,一旦这些疲软的信息,带到了他们国主的耳朵里,必然坐实了他们谋逆之心。
到那时,即便平乱成功,也消耗了不少国力。
要知道,南襄国已经公然打出自己的旗帜,独立为王了。
每一分国力的消耗,很有可能导致大周覆灭。
国主不入朝纳贡,有违祖宗定下的规矩;入朝见君之前,公然拉邦结派,有失敬畏之心;贡品以次充好,这是欺君之罪。
大周国力强盛之时,哪一条都是死罪!
而现在,他们却三罪并立,这是欺大周无人和无能。
如此作为,就应该杀的杀,废的废。
太子做得对!
想到这里,吴仁帝心里汗颜,当时宴会结束后的整整一个月里,他都在担心三国的谋反,心底里有些责怪太子的强硬态度。
看来,皇帝也不可能总是对的。
三国谋逆的心火苗,被吴焚天彻底浇灭了。
少年强,则国强。
在大周,却是太子强,则国强。
自此之后,吴焚天的名声,从大周皇宫,到吴都城,再借着三国代表团的嘴巴,已经播撒到了西陵园、东夷国、和漠北汗国。
太子强势崛起、而后力挽狂澜的形象,在众人的心里,扎根成长着。
这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
迟早,吴焚天将成为大周臣民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