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词圣”方大山(2 / 2)
陈浩南挂了电话,走到办公区拉开大飞所说的抽屉,里面是一尺多厚满满一箱的稿纸,随手拿起第一张,看一眼便让他开始不淡定了。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首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前世记忆中《东风破》的歌词,大半部分出现在1997年的香江,最让他震惊的是,居然出现在自己接手的公司里。
低头看看结尾处的落款:方山。
陈浩南看向趾高气昂望着自己的方大山,尴尬地苦笑,大飞的这个大礼,太厚重了。
方大山,陈浩南没有印象,但是方山却非常熟悉,前世里拥有上亿粉丝的天王歌手阿JAY的御用作词,号称是阿JAY成功背后的男人,享有“词圣”美誉。
陈浩南把稿子放回抽屉,安排大天二等人去排练室等着,带着杨子嬅和方大山进了办公室。
“大山,回去宝岛省是有什么规划吗?”在沙发上泡茶的陈浩南用流利的国语问道。
方大山刚刚看见陈浩南阅读自己的稿件时的神情,和其他人不一样,至少没有那种不屑的眼色,加上现在用国语跟他沟通,脸色温和不少,说:“那里有我的伯乐。”
陈浩南将三个茶杯呈品字形摆放,转圈逐杯斟茶,说:“浩南娱乐也是伯乐,留下吧,我能给你更大的空间。”
“南哥是洪兴集团香主出身,搞音乐,怕是连香江本地的其他唱片公司都不如。”
杨子嬅听见这话就不乐意了,开口说:“南哥最近买了一首歌,就很不错啊,别小看人。”
方大山摇头笑了笑:“买能买多少?一首行不代表以后都行。”
杨子嬅再次准备反驳,却被陈浩南伸手示意打断。
“大山,你的词,全都没有作曲吧?如果我能写出来曲谱,是不是就留下来了?”
“南哥,我抽屉里的歌词,你随便挑,两天时间你能写出来一段,我都跟你。”说话间,方大山无比自信。
陈浩南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看向杨子嬅说:“帮我把刚刚抽屉里第一页拿过来,顺便帮我拿些空白的稿纸,再叫阿东进来。”
“好的,南哥。”杨子嬅应声而起,向办公室门外走去。
看着杨子嬅离开的身影,方大山摇头,那一页稿纸的词名为《东风破》,创作时根据古代遗留的文献改编而来,歌词充满了古典色彩,选用了不少唐宋诗词中的意象,“烛火”、“篱笆”、“古道”为整首歌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孤单、寂寞、更有些伤感,所以连他都不知道这首词的曲风应该怎样去定调。
两分钟不到,杨子嬅手里拿着一叠稿纸,和杨东进来办公室。
陈浩南结果稿纸后,问道:“阿东,古典乐器你们会不会?”
“额,这个,南哥,我们懂一些,但不是很熟练。”
阿东回话时很是腼腆,第一次问及专业领域的事项,便是这样的结果,脸色微红。
陈浩南脸色没有不悦,现在香江的娱乐圈懂古典乐器的人少之又少,不足为奇,于是继续说道:“没事,那你认识可以演奏古典乐器的团队吗?”
阿东思索片刻,说:“有,皇朝娱乐公司的乐队可以,我认识,要约一下吗?”
陈浩南闻言微笑,说:“那你帮忙约一下,就今晚吧,按行规付费。”
“好的,那我马上去联系。”
陈浩南起身走到办公桌的椅子上坐下,把稿纸摊开,拿起笔刷刷地书写着。
方大山和杨子嬅坐在沙发上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正在现场作曲的陈浩南。
两人对陈浩南的印象都停留在铜锣湾陈浩南的定义上面,从未想过这个在大街上凶猛无比的角色居然提笔就可以作曲。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已经写满一页纸的陈浩南将稿纸挪开,开始在第二张空白稿纸上奋笔疾书。
短短地一个多小时过去,却让方大山和杨子嬅饱受煎熬,办公桌上已经整齐摆放了四张写满的稿纸。
终于,两人忍不住过去各自拿起一张略经修改的曲谱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过后,两人纷纷皱起了眉头。
曲调节奏有些怪异,根本读不出来,心思缜密的方大山猜测手里的曲谱不是传统的流行乐器曲谱,因为他想到陈浩南让阿东约可以演奏古典乐器的乐队,由此判断,这些应该是古典乐器的曲谱。
惊愕之余的杨子嬅,伸手往办公桌上拿起另外的两张曲谱继续读着,这下她终于看懂了,因为这张是钢琴曲谱。
看了一段,好沉重的节奏,抒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