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清源队(2 / 2)
“这位小哥儿,一看你就是读书的材料,今科一定高中状元!”——也不知道一个卖鹌鹑的大嫂,是怎么能看出“状元相”的;
那个说“你们算是跟对人了,从天桥小吃到香露铺子,只要叶小神仙出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一个科考,小事一桩!”——也不知道做小吃卖香露,和科考是个啥关系。
还有说的比较靠谱的“叶东家才入京没多久,就入朝当了侍诏了,那一定是满腹经纶,学识广博,你们跟着她好好学,错不了!”
“对,对,叶东家不单只是侍诏呢,还是小皇子的老师,人家连皇子都教了,教出一大波状元来,那根本就是手到擒来!”——大哥,状元那只有一个好么?还一大波,你当是当街卖大白菜呢?
“对,叶东家教出几个状元算什么?她教出来的人,以后一定都能当大官儿,当丞相!”
……
虽然说,小贩们的确不懂得科考、也不懂大魏官制,但这些人的鼓励和看好,也极大地提升了清源学子们的士气,同时,也对天桥往来的其他百姓们产生了莫大的心理影响。
以至后来,只要清源队一出现,街上的百姓就开始欢呼——状元们来啦!
对这种善意的称呼,叶七七和清源学院的生员们是很乐于接受的,可惜有人不就不乐意了,比如,隔墙的太学。
太学是什么地方?包缆大魏科考前三甲、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就隔壁那些纨绔,太学的生员觉得和他们站在一块儿都丢脸,现在,竟然公开说他们都是“状元之材”,而且传得整个京师都知道了。
这也太——臭不要脸了!
和清源学院的人争吵、对骂、甚至动手神马的,太学的生员们自是不屑的(主要是这些都不是太学的长项,动口动手都弄不过清源的人),于是太学用了一个比较高大上的招术——给清源学院下战书!
此战书非彼战书,动手动口都不必,动的是笔,而且是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以今次中进士的名额为准,哪家学院出的进士多,哪家学院获胜,其中还附加了一条,中状元的,加十个进士名额;榜眼,加五个;探花,加三个。
如果清源学院胜了,太学便将“大魏第一学府”的称号让与清源学院,同时全校师生到清源学院大门前鞠躬行礼,讲明此后以清源为尊,日后,但凡太学学生见到清源学生,无论是何场合,都须行礼至意,尊其为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