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四章 青州变化(1 / 2)
傍晚的时候,运送大炮的船抵达了靖海卫,炮卸下来后立刻被车马拉到了文登城下大营,而刘铮则是带着三十几个亲卫乘着这运大炮的船返回了胶州,又在胶州歇了一晚之后,骑上快马向着青州急急而去。
后世里,从胶州到青州走高速,也就180多公里,用时也不过2个小时40分钟,可如今刘铮骑着快马,从早晨出发,一路不停歇,到了天擦黑才到了潍县,主要原因是道路太难走了,有些官道已经失修太久,坑坑洼洼的,马根本就跑不快,就算是时常修葺的官道刘铮也不敢跑太快,毕竟路上不太平,给来个绊马索什么的,人飞出去可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又在潍县歇息了一夜,第二天才赶回到了青州,从青州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回到青州,就发现了很大的不同,整个青州的活力似被灌了汽油的火炉子,旺盛的过分。
各种各样的商贩多如牛毛,如织的百姓几乎塞满了每条街,刘铮对此情此景非常的疑惑,等到了原来的知府衙门,见到了几乎被埋进公文堆里的能飞羽,这才知道了原因。
“唉,主公有所不知,咱们今年免税免的太过彻底,不仅免了田税,苛捐杂税也全都免掉了,如今商税又没开始收,夏收一过,百姓手上的余钱一下子多了起来,主公您是在夏收刚开始不久出发的,当时百姓正忙着夏收,而且百姓们对咱们没多杀信心,怕您这,怕您这……”
刘铮见能飞羽一脸尴尬,无所谓的笑笑道:“我知道,百姓怕我长不了,毕竟这是造反,百姓们没帮着朝廷打我,或者背地里打我,我就已经很知足了!没事儿,不要忌讳这些,有什么就说什么!”
刘铮说不忌讳这些,可能飞羽也不能当真,毕竟也是学过帝王术的,知道当权者往往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都不一样。
所以能飞羽绕过百姓说了什么这一段继续道:“主公不断大胜的消息传回府城之后,百姓的信心一下子大了起来,觉得……”
又是不好说的话,能飞羽再次直接略过去道:“所以百姓们就开始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兜售,这事儿主公您之前早就预料过,所以咱们组织了打量的人手购买百姓手中的粮食,价格又公道的很,所以百姓手里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钱多了,平时一些想买却没钱买的,现在都能买了,买了之后还会有很大的富余,又加上您大胜的消息传回来,百姓们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
“这天下就是这么回事儿,有人买,自然就有人卖,等卖的人发现货物供不应求后,就会加大生产,这市场一下子就繁华起来了!”
刘铮点了点头,知道这是最原始的资本萌芽,当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时候,逐利的商人便开始进行简单的资本运作了,商人多起来,投入的资本多起来,就会把市场化推向快车道,导致市场以极快的速度繁荣起来。
这时又听能飞羽道:“主公这次订做军服的订单太大了,又将这买卖彻底放手给了民间的那些散户们,这下子,周村的商人离着咱们这么近,一下子就听到消息,又加上咱们本地的大布商都……”
又是一个不能说的,能飞羽简直快崩溃了,太多的忌讳不能说了:“大量的周村布商到了咱们这里,把那些散户织户统统都纳入了他们门下,主公您不晓得,为了抢到更多的订单,几乎整个周村的布商都跑过来了!”
刘铮再次点了点头,周村啊,那可是我大清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乾隆皇帝陛下,御赐‘天地第一村’的周村啊。
在这个时候,不得不说周村太富,毕竟是旱码头,丝绸之路起源地之一,周村的丝绸虽然比江南的丝绸稍微逊色那么一点,可毕竟也是丝绸大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村就出现了大批的织户,到了唐朝时发展到了鼎盛,到了明清时期虽稍有衰败,可毕竟本身的实力在那摆着,不然怎么会被我大清谥号那么字的皇帝陛下御赐了天下第一村?
刘铮一下子抛出去了多大的订单?十万件单衣、十万件棉衣,统共二十万件,这么大的订单别说周村的布商疯了似的来抢,就是江南的人来抢都不奇怪,毕竟这牵扯到的银钱、物资、人太过太过庞大。
如今刘铮的五万大军里只有最初的那五千多人穿的是统一的军装,剩余的还都是非常非常简单的灰色粗布缝制的衣服,除了颜色统一之外,可以说样式千奇百怪。
没办法,当初为了能让这些人穿上统一的军装,刘铮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出办法,最后还是左元峰随口说了一句,让他们自己做不就完了吗,何必费这事儿,于是刘铮眼睛一亮脑袋一拍,就决定发布料,自己回家去找你婆娘也好,找你老娘也好,总之来报道的时候必须给我穿上这布料做的衣裳。
刘铮后来把订单丢出来的时候,也没多想,就是想让本地的织户们恢复恢复下元气,同时发上一笔小财,好为将来市场繁荣打好铺垫,没想到,这么一搞居然搞出‘大事儿’来了,把资本大鳄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