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建奴西征 危局降临(1 / 2)
江油县城之前,正在举行一场简单的军议,大西军安西将军李定国对于接下来是攻是走有些争论。
因为白文选心中还有些侥幸心理,他此前所说过的水师乃是罗江水师,这是孙可望为了保卫成都府在雎水关设立的水师,来形成一条防线。
由于川蜀之地江河繁多水宽且深,故而罗江与黑水、绵水便成为了军事重镇绵竹北边的三道防线。
雎水水师,可顺着江河网道在水路中到处行动,将来犯之敌都堵在罗江以北,不得南下尔。
而雎水关,说是个关卡,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些镇子,或者说军事堡垒,因为此处坐落着从川北前往成都府的通道,是跨过黑水、罗江的石桥大桥所在,还能防备故而十分重要。
尤其是天下战乱之后,此地便成为了成都府北面的重地。
至于另一侧的关键之点则是罗江县城,这两地一西一东扼守在成都府北面,若丢了此地,那绵竹就只能依靠绵水这狭窄之河了。
所以白文选才有些太过于依赖水师,毕竟张鼎入蜀之后,哪怕夺去了大量的地盘,可他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凭空造出水师的。
“文选,汝太过于自傲了,行军打仗不能把任何事都想的太满太绝对!罗江那么长却又不是很宽广,张鼎只要不是傻子,他完全可以趁着雎水关守军不备,派出一支精兵随便在一处江水湍流、渺无人烟之地搭浮桥过江,再与北面大军两面夹击雎水关,那么我军必败矣。
除非雎水关水师一天十二个时辰派兵巡逻江面,才有一些几率发现敌军的踪迹,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就算将其堵在江北,只要张鼎另派一路兵马进攻罗江县,那么闯军无非是多绕一些路,从罗江县过江,还不是一样?
更何况罗江等地又不是主路所在,其兵马基本上都被陛下与大将军抽调走了,根本没多少人守护,除了雎水关还有一些抵抗力量,我等应速速前往与其守军汇合来抵抗闯贼,而不是冒险耗在此地,别看成都府还有一些人马,他们是完全不能出城作战,只能待在西京城内。
江油这地方是真的不能再耽搁了,我料定张鼎就算不自己来,也一定会派遣援军过来拖延我军的!既然张鼎都不在意江油的死活,我等还僵持在这里干什么呢?完全没有意义。”
李定国无奈的摇头解释,详尽的为白文选分析了一番。
白文选是一员猛将而不是莽夫,他头脑聪颖清晰,自然很快便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故而不再坚持,只是可惜的摇了摇头。
只不过就在两人商议之时,从绵州出发的刘汝魁与辛思忠两路大军已经逐渐朝着江油接近。
自从他们两人领到岐国公地军命之后便想着大干一场,好回报提拔之恩。
尤其是刘汝魁,他本就与张鼎关系极好,一直以来都与其眉来眼去,待他彻底投靠了凤翔军之后,与其他降将不同,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而是立刻便卖力的行动了起来,势要将李定国抓住。
对于李定国此员将领,刘汝魁与辛思忠很是清楚其人拥有敏锐的战场直觉,按照他们两人的看法,待收到了绵州丢失的消息之后,李定国一定会带着大军第一时间便朝着安县撤离,不是原路返回走彰明一线,增加危险性。
故而他们两个一合计,没有直勾勾前往江油夹击李定国,而是兵分两路,由辛思忠从彰明县出发,不理会守城的大西军将士,先处理掉李定国再杀回来。
刘汝魁则率军跨过培江,前往西岸,堵住江油前往安县的另一条通道。
两人协同前进,彰明县守军全被李定国带走,敌军一到就开城投降。
故而刘汝魁与辛思忠得以很快抵达江油城下。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待三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之时,却只见到了残破的城墙与伤亡惨重的守军。
待两人从腹部受伤的江油守将郑嘉栋那里一问才知道,李定国几个时辰前便突然朝着西北方向桂溪镇而去。
可惜城内基本上没有能够前去追击的兵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地方撤军。
辛思忠与刘汝魁闻言不敢耽搁,他们赶忙带兵前去追击,追到了桂溪镇之后,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只得到了一堆辎重粮草正被百姓们疯狂的抢夺。
原来李定国此前没在彰明县放下军队守此城,便是早已经决定好了退兵的路线,他没有选择宽敞的平地主路,也没有选择杀向陇南府,而是出人意料的向着西南方向走禹里镇到威州这条大雪山的山路。
此路自然是十分难走,却还是有河谷道的,此前茶马贸易便是经由这些道路,故而不似此前翻山越岭得放弃战马。
毕竟现如今李定国手上有将近八千战马,他自然舍不得丢弃,于是只能选择丢掉了一部分粮草辎重减轻重量,好趁机逃走。
刘汝魁与辛思忠从当地百姓那里得知了此事之后,完全放弃了追击,因为这是不现实的事儿,人家作为地头蛇敢走这条道路,他们两个可不敢,那里地形复杂,要是被伏击一波可就糟糕了,而且大雪山路难走,他们可以抓住时机,趁着李定国被困在山中趁机与张鼎一齐快速推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刘汝魁对于李定国出人意料的行军方式还是很忌惮的,为了防止此人杀个回马枪,他特意留下来了三千人驻守此地,凭借着桂溪镇地形,李定国彻底没了机会。
与此同时刘汝魁再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岐国公此消息,让他小心防备安县的出口,防止李定国从那里杀出大雪山。
至于他们两个则继续带兵从平地出发一路向着西南而去,追赶岐国公的主力兵马。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张鼎全心全意伐蜀,蜀中三股势力打的不可开交之际,远在北平的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将魔爪伸向了大顺军,号令诸将,下达了进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