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豫东学府(1 / 2)
沈昭从鹤鸣居出来之时,已是申正时刻,趁着学府还未散学,傅礼九便命青衣小童领着她四处走一走。同她讲学府必须遵守的规矩。
虽然明令禁止参观学府景致,但沈昭现在的情况不同,又有傅礼九身边的人领着她,在学府中行走倒无大碍。
据青衣小童说,学府除了山长之外,还有众多身负教书之责的先生以及身负管治之责的司业,同时也包括同傅老先生一般偶尔在此讲学的大儒。
学府先生皆是当世名士,各有所长,授与学子不同的课业。而司业则总共有六名,文武各三名,分管不同层次的学子。
豫东学府虽属民间学府,除了生活费用学府不供给外,其余与国子监大致相同。只因学府招收学子数量多于国子监,所以学堂数量更多。
学府规定学子在此学习的年岁是四年,却不强求,只要学识方面过关,便可提前离开。且四年之后,若是学识不过关,虽算肆业,却也需在此学习。文武学府也不尽相同。
其中文学府学习的地方有率性、明贤、修道、诚心、正义、克念、守慎、崇志、广业九间大学堂。
但凡四书学得很好,但不曾习五经六艺者,在广业、崇志、克念、守慎里面学习。一年半后,考试合格者,入修道、诚心、正义;
再一年半后,四书五经六艺二十四史皆精通者,则到率性、明贤堂学习。之后一年,便是积分考试。合格者可正式肆业。
武学府亦是此六间大学堂。只是学习的课业由经史六艺变成行军布阵,兵法骑射,且花在强身健体之上的时间更多而已。
学府招收学子虽不多,但几年下来数量却不少,因此占地极广。可学府建立之初,并不曾考虑武学府,因此尽管此地广阔,却无法供武学府的学子修习。
之后学府便在山脚建造演武场,跑马场等,武学府的学子在山上学习行军布阵,在山脚习刀剑,练骑射。就连文学府六艺之中的射、御,也挪到山脚。好在学习内容是按天数安排,倒也不算麻烦。
青衣小童又带着她一一参观六大学堂,膳斋,学舍以及学子课余歇息的场所——银河瀑,墨瀚池,延之石,观雨亭,一枝园。皆是雅致之地。
沈昭活了两辈子,却从未在学府读过书,因此很是期待。一面瞧着这些,心里也对豫东学府之行多了些许兴致,而非之前那般只为沈家一事。
偶尔经过学堂,还能听到里边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或者是先生的高谈阔论。读书声尽显少年郎蓬勃气质,高谈阔论亦显名士学术思想。
在此处求学者,或为高官厚禄,或为福泽一方,或为钻研学识,但此时,他们皆是此处的学子,只是简单的想要读好书而已。沈昭心里不由得一阵激荡,果然,学府——才思聚集之地,引人深思。
青衣小童领着她四处看,最后来到了率性堂前。
率性、明贤堂的学子皆是学府中才识最为出众者,因此人数较少,且学子们探讨的学术内容亦是其余学堂无法比拟的。授学的先生与他处不同,皆是受邀来此义务讲学的大儒名士,如傅礼九一般的存在。
且学子皆是通晓四书五经,深知经史谋略者,早已学会谈古论今,针砭时弊。甚至连朝政大事也会拿来讲述,抒发个人之见。
比如此时——
数十名学子身着襕衫,头戴网巾,席地相对而坐,上首则盘腿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着道袍,绾木簪,面容清癯,眼眸平和。这便是率性堂授学的大儒及部分学子。
沈昭站在窗户外边,就可看到右侧一个相貌端正的少年郎先向上首的大儒行礼,继而用十分激荡地声音说道:
“数日前,殿试结束,岭南孟湛授庶吉士,封皇子侍读,入翰林院。十四皇子非嫡非长,亦未封王,何以蓄养朝臣?国朝之制乱矣。”
初,太祖陛下以国朝学子不通政事,于正始六年,设进士观政制,又设殿试,授庶吉士。庶吉士者,习三年,散馆,分置翰林州县。
但也有特例,比如孟湛。
以他的成绩,应当先于翰林观政,三年之后再授职位。可他得十四皇子赏识,因此提前授侍读之职,入翰林,供职于十四皇子府。然国朝亦有制度,皇子不封王,不可置朝臣。
这便是争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