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赶尽杀绝(2 / 2)
苏刘义本来还抱着侥幸心理,寻思着他深藏不露,至少还能在朝中给老师,给宁王当个卧底,策应一下。
现在好了,就算他脸皮似城墙,厚颜强留,也屁用没有了。
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卧底,你还有啥用?
恶狠狠地瞪了张简之一眼,“尔绝难善终!”
翻译过来:你不得好死!
骂完,拂袖而去,这梁子结大了。
陆秀夫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苏刘义的背影,还有老神哉哉的张简之,已经无语了。
哦操,这老匹夫是真绝了,他是一点后路都不给宁王留啊?
到嘴边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是的,陆相公不敢开口替宁王说话了。
以张简之的尿性,他现在开口,必然会被他攻击,反而加剧局势的恶化。
可能帮不到赵维,反而害了他。
而他不说话,陈宜中和杨亮节自然也强忍着不敢出头,殿上立马就变成张简之对太后和官家。
杨太后也是错愕,首相就这么被赶走了?足见反对教改的一方已经是图穷匕现,彻底撕破脸了。
对上张简之阴森的眼神,杨太后也只能陪笑一声。
“张相,稍安勿躁!宁王一片忠心,谋反忤逆之罪却是有些过了。”
别人不能替宁王说话,杨太后还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孤儿寡母的,哪是张简之的对手?
只一句话,“谋反确实重了,但是现在不是谋反,也要按谋反来论罪!”
“这.....”
只见张简之阴沉一拜,“太后与官家明鉴,教改之方牵扯甚大,若不惩治宁王,难以平息众怒。”
“我大宋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若只因宁王的一个举动,便将万世基业尽毁于此,我等臣子何颜再见祖宗!?”
杨太后被顶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张简之明显就是要赶尽杀绝,但是,偏偏他说的还在理。
陆、陈、杨,包括杨太后自己在纠结什么?拧巴什么?
正是张简之所说的,教改牵扯太大,这就不是让百姓上学,让文人让利的事儿。
一个不好,大宋的基业就没了。
愁眉不展,杨太后憋了半天,“可是...可是宁王毕竟于大宋有功啊!”
张简之依旧不咸不淡,“功过不可同论,亦不可相抵!”
“那张相什么意思?把宁王拉出去杀头!?”
杨太后也急了,杀人不过头点地,赵维没算计过你,那是他学艺不精,没什么可说的。
可是,你既然已经赢了,教改还没出世便已经被你击溃,难道就非得弄死赵维不可?
对此,张简之沉吟片刻,“交宗正寺查办吧!是不是杀头,由宗法来定,而非老臣!”
“......”
“......”
“......”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谁都看出来了,张简之这是打算追杀到底了。
只不过,陆秀夫暗自挑眉,宗正寺查办,也未尝不是缓和之法。
宗正寺,是宗族法办之地,专门监督皇室成员的行为约束。
赵维有忤逆嫌疑,又是亲王之贵,大理寺、刑部是没有资格法办的,只有宗正寺可以对他进行约束。
而这个宗正寺....那都是老赵家的人啊!
大宗正寺的首臣,就是赵维他爹。
当然,赵与珞在北方主持军务,管不到宗正寺的事儿,所以由福王赵与芮暂理皇族事务。
可赵与芮那也是宁王的嫡系啊!
把赵维送到宗正寺去避避风头也未尝不是好事,待事态平息,自然有理由为他平反。
“那就便如此吧!”
陆秀夫终于发了话,张简之这个提议对赵维有利。
杨太后见陆秀夫点头了,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终于点了头。
张简之那边微不可查的一笑,以为这就完了?
突然又道:“蜀王与宁王同属一系,要避嫌!”
“......”
“......”
众人又是一阵错愕,又盯上赵孟禧了?
“怎,怎么避嫌?”
张简之,“卸任锦衣卫一切职务!”
“......”
张简之,“还有苏相,也不事宜再同宰相之职。”
“......”
“谢枋得、文天祥、水军都指挥严海、鲁班候王五郎、殷人军队的几位领袖,多林刺、赵长河、赵尔克、赵多泽、莱加,也要有所调动。”
陈宜中实在听不下去了,低吼而出:“莱加还在新都城呢!”
张简之,“那就不管莱加,其他几人必须剪除职权,否则无法平息众怒!”
一个不留.....
一个不留!
只要和宁王沾边儿的,张简之是一个不留。
而且,你还说不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现在的张简之已经是今非昔比。
他背后,是整个文人集团,说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不为过。
在这凭空便有几分压抑的大殿之中,张相爷只手遮天,所有人都成了陪衬。
最后,官家亲下旨意,由政事堂拟发,宁王赵维,涉嫌忤逆,押大宗正寺查办。
平章事苏刘义,久居相位无所作为,放出中书,改任科潘事。
水军都指挥使严海,调兵部水军制舶司。
鲁班候王五郎,革除工部一切职权,降爵鲁班县男。
多林刺、赵长河、赵多泽、赵尔克卸任殷人军职,留朝待用。
文天祥、谢叠山罢免朝职,家中反省。
只要和宁王沾一点边儿的,一纸公文,全部废用。
此一役,张简之大获全胜,如日中天。
文人集团见此结果,无不狂喜。
一面感叹张相爷力挽狂澜,大贤无比,一面戏谑嘲笑.。
宁王?宁王怎么了?学艺不精,被自己的师父一招制敌,再无翻身之力。
从此,文官集团上下,从朝中百官到民间的读书人,尤以吕洪生等党羽为首,唯张相马首是瞻,言听计从。
至于....
至于百姓们。
朝廷公榜一出,百姓们无不目瞪口呆。
虽然教改之事朝廷还未有定论,并无明确反对之言。
但是,宁王忤逆,处置宁王便是。
可是,百姓心中神一般的文天祥,何罪之有!?
老实巴交教书的叠山先生,何罪之有!?
从渔家孩子做到水军统帅,无比儿郎的榜样、目标,严海.....何罪之有!?
大宋匠人的偶像,鲤鱼跃龙门的传奇缔造者,王五郎,何罪之有!?
忠心耿耿,为大宋抛洒热血的殷人领袖,何罪之有!?
百姓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有种被愚弄的屈辱,还有看不到希望的迷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