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奇袭武城寨(1 / 2)
渭州,东临秦州,西接兰州,北邻会州,其精华地带便位于发源于秦岭的渭水河谷上,包括最西边的渭源县、中间渭州治所在的襄武县(今陇西县)、陇西县(今文峰镇)、最东边的武城寨(今武山县)。
渭源县、襄武县、陇西县都控制在党项米擒部手里,米擒部在渭州有三万人口,另外还有十二万左右的汉人、吐蕃人,大多数都在上述三县耕种、放牧,渭州以北的黄土高原上也有不少人口,在高原上开垦一些梯田,不过米擒部并没有过多关注他们,他们的核心还是在三县。
五千骑兵,对于渭州来说已经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了,当然了,与穷兵黩武的秦州比较起来就不够看了。
武城寨是渭州境内渭水最东段的一个地方,此处的渭水南边紧挨着大山,无路可走,北边也有一处山体呈南北走向直抵渭水,山体东西两侧都是大片的渭水平原带,武城寨便建在此地,由于此处是关中到河西最主要的驿道必经之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历史上多个朝廷曾在此地设置县治,先后有中陶县、武城县的名字,唐末以来渭州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辖,至后唐时有一个吐蕃部落控制了此处,并在武城县的原址上建立了木寨,以此为根基,在城寨东西的平原上耕种、放牧,并向后唐政府称臣,后唐政府便在此地设立羁縻州,封这个部落的首领次仁为归义侯,仍用武城寨的名字。
为了叙事方便,以下便称这个部落为次仁部。
次仁部拥有人口一万多,其中八千多是吐蕃人,五千多是汉人,吐蕃人一半在放牧,不过却并没有马匹,以牛羊为主,一半在种地,汉人自然都是农户了,确切地说是农奴,吐蕃人除了少数农奴、牧奴之外,大部分是平民。
次仁拥有一支千人规模的步军,拥有藏刀和长矛。
由于此处较为敏感(谁控制了便扼住了对方的咽喉),秦州的李彝殷、渭州的米擒虎对于次仁这个小势力都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
八月底,李晟基带着杨重贵的第三师、岳军候的陌刀队、姚静的两千弩兵、横刀都、七峰都突然南下,十五日后便抵达会州,稍事停歇后便沿着会州到安定砦(后世安定市)的驿道继续前进。
会州到安定的驿道是沿着黄河的支流祖历河修建的,经过千百年的冲刷,祖历河沿岸一直到安定都是大片的平地,从安定开始,再往南便是到襄武县的驿道,往西则是到兰州的驿道,安定位于两条驿道的交汇之处,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地理位置之紧要就不用说了。
李晟基带着大军抵达安定之后便停下来了,安定正在建造新城,目前刚刚出了地面,安定砦里面驻有一个都的步军。
次日,第四师赫连震的金狼旅四千骑也来到了安定砦,这样一来,小小的安定附近便有了两万大军(岳军候的陌刀队在加强了两千薛延陀青壮后有了三千人)。
这下,不仅兰州、渭州震动,秦州的李彝殷也有些不安,他目前虽然有两万大军(从夏州带走一万,到秦州后又招募了陇右各部党项骑兵一万),不过面对李晟基他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李晟基想干什么?
所有人都在猜测,兰州的尚伦钦势单力薄,见李晟基的大军去了安定,既高兴又有些不安,如果燕军准备攻打兰州的话,完全不必绕道安定,因为此前彼等已经控制了秦王川和子城谷地,到兰州城半日即到。
安定紧挨着渭州,还有一条驿道直通襄武,襄武的米擒虎最为惊恐,庞大的燕军可不是像他这样一个只有五千骑的部落所能抗衡的,不过自己一向在燕军与李彝殷之间都保持着中立,上次李彝景北上打劫燕军的商队他也没有参加,按说燕军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啊。
从安定向东还有一条用的比较少的驿道可直抵秦州(州治所在成纪县,今秦安县),从安定出发也可以对秦州用兵,不过就要穿过渭州北部。
米擒虎在襄武紧张地思索对策,李晟基的大军他绝对无法抵挡,虽然他也在后唐政府那里“挂了号”,获得了羁縻州的资格,不过他明白李晟基是不会理会这些的。
如果李晟基真的进攻渭州,自己是向他投降,还是投靠李彝殷?
他可是尝了几十年的土皇帝滋味,无论投向那方,这美好的滋味便一去不复返了,唉,委实难以下决心啊。
虽然难以下决心,他还是对境内的几个重点进行了兵力上的布置,他将下游陇西县的一千骑全部调到襄武县,这样襄武县便有了三千骑兵守卫,另外他在渭源县还有一千骑,鄣县(今漳县)也有一千骑。
渭源县的一千骑主要是守卫他的粮仓,而鄣县的一千骑则是守卫他的牧场。
李彝殷也是头疼不已。如果李晟基大张旗鼓地进攻兰州,按照他与尚伦钦的约定,他会出兵攻打会州或原州,现在好了,李晟基提前发动了,不过却停在安定不动,他如果攻打原州,李晟基就可以攻打秦州。
进退两难啊!
就在各大势力都在彷徨不安时,在李晟基抵达安定的当晚,韩令坤、王审琦的七峰都加上一千薛延陀陌刀兵趁着夜色悄悄从安定出发,在郭靖的带领下向襄武县走去,他们都没骑马,全部是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