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洪流与窄门(下)(2 / 2)
鉴于这样的感情,他诚肯地问道:“小伙子,既然,你已经检查了出来,又知道解决的方法。那么,老头子想让你帮个忙,能不能……能不能帮我改善一下,解决这个问题?”
唐元伯之所以没用“治疗”,而是说“改善”。因为,他非常明白,这个过程,已经脱离了治病的范畴,而是上升到“功法”的层面。并且,还需要很深的功法。至少,比起自己的功法,要高明、深厚许多。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光凭医术,就能够得以解决。
燕轻尘并没有点头答应,而是微微一笑道:“阿伯,您可能还不清楚,我还是个学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取得行医执照,更没有行医的资格。更何况,我刚才的所言所语,阿伯就如此相信,没有丝毫怀疑吗?”
凭心而论,燕轻尘的一番诊断,刚开始的时候,唐元伯并不是没有疑虑。毕竟,他也是专业人士,而且,又事关他本身。可是,燕轻尘进一步的说法,打消了他的疑虑。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他很自信,对自己眼光的自信,对自己的感觉自信!
虽然,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直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觉得有些神秘。
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还有某些因素,很是让他看不明,更猜不透。但是,他相信自己地判断,更相信自身地感觉。
抛开阅历、眼光,这些因素之外,唐元伯还有一种能力,修炼这门功法,带给他那种很直观、很微妙、也很特殊的感觉。凭着这种感觉,唐元伯在挑选学生时,非常地灵验。另外,在工作、实践之中,很多隐于表面的细节,他也能察觉出端倪,进而识破。而且,从来没有出过错。
对功法地难舍难弃,这也是原因之一,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处到现在,唐元伯非常确信: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见就让自己心生好感,近距离接触之后,更是感觉非常舒心的年轻人,绝对不是坑蒙拐骗之辈,而是沉稳、谦和之人。
因为,前者给自己的观感,绝对不会舒服。相反,还会非常地不适。而且,那些心术不正之徒,在自己的气势之下,修炼功法所产生的气势,更会无所适从,急欲逃避。甚至,暴露其本来面目。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眼神清澈、干净,一望可见其底。面对自己散发的气势,不仅丝毫未受到影响,似乎,还能助其所益。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唐元伯散发出的气势,如同一条大河,那么,对方那无形的气势,就是一片静海。云淡风轻之中,接受着大河的溶入。能有这种眼神,这种气度的年轻人,唐无伯很确定,他从来没有见到过!
唐元伯也更加坚信,他之前的判断!
当然,对于燕轻尘地诊断,唐元伯还稍存疑虑,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是,那只关乎功法的深浅,医术的高明程度,无关其人格、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