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况且,高帝还托付老臣一件大事,关乎子孙存亡,这是何等信任。老臣苟延残喘,挣扎活到今日,就是为了等待陛下持玉而来。。。臣万死不敢负高帝。”
说罢,林喜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扶着桌几缓缓拜了下去。崇文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能看着这个耄耋老人三拜九叩,行君臣大礼。
礼毕,崇文站起身,走上几步把林喜搀扶起来,老夫子指着上首尊位,说道:“请陛下上座说话。”
崇文这才明白为何虚着上首,林喜无法确认来人身份,所以虚位以待,如今他已认定大出海就是故崇文天子,哪里还敢东西对坐。事已至此,崇文也不推拒,只是说道:“老夫子坐下说话便是。”
再次落座,君臣之际已分,崇文可以放心问话,如果林喜所言不实,那就是欺君。
崇文问道:“你如何得知我的真实身份?”
林喜缓缓说道:“神武9年,就是老臣中进士那一年,大康东南藩属缅甸国新主登基,亚扎底律王征服仙道卫,得了一块奇石。刨开一看,是一块世上罕见的美玉,亚扎底律王不敢自用,纳贡于我大康。
神武天子爱此玉无瑕,请国手匠人打造了两块玉佩,一块就是陛下手中的蒲牢昆玉,还有一块,是嘲风昆玉,高帝爱此两玉,须臾不肯离身。
大约10年前,孝康皇帝崩,高帝立陛下为皇太孙。不久以后,高帝与诚意伯王公有过一次密谈,谁也不知他们君臣谈了什么。第二天,高帝就将这两块美玉密赐两人,蒲牢昆玉如今在陛下手中,另一块嘲风昆玉,则密赐给了燕王左近,危急之时救燕王性命。
如今有人手持御用蒲牢昆玉而来,南京音略带淮上味道,正是宫中口音。老臣以言语试探,陛下对朝中、宫中往事十分熟稔,又气度不凡,依稀是高帝当年风采,不是崇文天子。。。又是何人。”
崇文摇头说道:“我说怎地嘲风昆玉也不见了,原来在燕王手中。。。可是,高帝赐我宝玉的时候,你已经离开朝堂来到琉球,这些往事你又如何得知。”
林喜缓缓说道:“神武26年春天,御马监提督吴亮来到唐营,就是在这个房间,向我颁布了密旨,又转述了高帝口谕。
大意是,高帝幼经战乱饥荒,父兄皆饿死,他老人家爱惜家人,不忍子孙再有人死于非命。可是孝康皇帝早逝,陛下为皇太孙,天家怕是要起纷争,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担心来不及阻止。万一他的子孙不幸,就会有人送他们来琉球,高帝命老臣无论如何要保全孙氏苗裔。信物,就是这龙子昆玉,见此玉如见高帝。”
崇文恍然大悟,太监吴亮临终的话突然跳进脑海:忠良杀尽累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这个水边异潭,大约就是指大海对面的琉球唐营。
只是在骆统这个环节断了,自己颠沛流离了一年之久,阴差阳错,终究还是到了琉球,找到了林喜这个托孤之臣。想来,祖父在燕王身边也暗伏了人手,万一燕王兵败,也会保护他到唐营,保全他的性命。
忠良杀尽崩如山,大约是指南京陷落,燕王进京之后,尽诛自己近臣的事情。可是祖父又如何得知几年后的大难,无事之时就做出周密安排呐?莫非天下真有先知先觉之人?林喜提到了诚意伯王基,让崇文隐隐有些明白了。
想到祖父高皇帝的苦心,如此高龄还在费尽心机保护亲人,他老人家是带着何等的焦虑驾崩。自己和燕王,实在是该死的不孝子孙。。。早知如此,自己削的什么藩,闹得和叔父兵戎相见,何以对得起高帝在天之灵。
想到此处,崇文不由得泪如雨下,林喜也落泪了,高帝英明一世,拯救了亿万苍生,却无法挽救家门不幸,骨肉相残,这是何等惨痛的事情。
良久,崇文拭了泪水,哽咽着问道:“圣旨在哪里?”
林喜颤颤巍巍从怀中取出一个黑漆木匣,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崇文面前,把木匣放到八仙桌上,又颤巍巍的退下。
崇文打开木匣取出圣旨,这是一轴黄绢,和其他圣旨无异。只是这是一道中旨,非中书省所拟,只有皇帝之玺,没有中书省附署。这样的旨意效力不如明发上谕,朝臣甚至可以不执行,但是高帝何等威望,他的中旨等同于圣旨。
看着祖父的亲笔手书,想着祖父临终还在担忧自己的安危,自己却糊涂颟顸,全然不知祖父的忧虑。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泪水一滴滴落到黄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