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辛苦,有谁甜(2)(1 / 2)
今日周一,是例行开会的日子。
林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性,可以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直接从分行下班回家。于是等她开车回到位于碧云的办公室时,已经超过六点了。
停车时碰到几个和她一样如归巢燕子般的同事,一看就是在外面跑了客户一天,赶回来开团队会议的。
办公室里没什么人。林枫放好东西,组里的人估计已经都去会议室了。拿上笔和本子赶紧去。
他们这一组总共8个人,连团队长李老师在内。九十年代老温还在支行当信贷员时,李老师就和他一起跑客户了。严格算起来,老温、李老师还有他们团队里的钱振华以及刘伟芳都是一个支行出来的。只是老温做着做着,就当了部门老总,而李老师做团队长,钱振华和刘伟芳只做到高级客户经理。
李老师以及钱和刘两个是团队里的老人,平时对小辈们算比较照顾。无聊的时候,也会和小辈们讲讲他们年轻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那个时候的银行,可真是皇家铁饭碗。一人在银行,全家不用愁。按他们几个的说法,家里好多东西都是单位福利发的,连小板凳这种不起眼的物品,银行都发。那个时候做业务也很简单,银行根本不需要拉客户,大门敞开坐北朝南,业务流水般地送上门。客户为了拿到贷款,还得拍信贷员马屁。哪里想现在这般,就差跪求了。
那个时候,授信报告只有一张A4纸,几个人签完字就算额度申报完了。哪像现在,几十页的报告,写得这些老家伙吐血。写完了不算,还需要层层修改层层申报,光支行层面就要三岗签字,最后还得上支行贷审会投票决定。
林枫听老一辈说这些的时候,总是很感慨。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变迁。真的,还挺有意思。
不过她最羡慕的还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一项福利—房帖。那个时候员工买房,行里会提供一定金额的补贴。所以在那个商品房刚刚兴起,房地产市场还不能算作一个行业的时候,老员工们为了领到房贴,或多或少都去买了房。于是这一小小的福利,直接促成一大批的原始财富积累。
所以即便老钱和老刘再抱怨国展银行如今的薪酬和福利怎么没有市场竞争力,他们都甘之如饴。为何?因为他们这一代早就提前享受到了银行带来的终极福利。
而到了林枫他们这一辈,银行业的薪酬虽然比大多数行业都高,但其性价比的下降是不言而喻的。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正让这个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被迫成为月光族。所以如果家里没有一定的资产铺底,很难想象年轻人还怎么维持该有的体面生活。
林枫算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对眼光超前的父母,即便不是上海本地人,却提前为自己铺了一套房。虽然不多,但至少不会让林枫被现实的生活逼到角落里。
果然小会议室里的会议已经开始了,林枫抱歉地和团队长李老师说了下原因,找到空位子坐好。
刚坐下就听到手机振动。她小心地点开屏幕,原来是荀杨发来的。
“老林,你家师父刚刚和李老师发生争执了。你自己当心点。”荀杨的微信这么说着。
争执?
林枫不由地偷偷去看坐在上首的团队长李茂,看他正认真地听钱振华汇报手头上的一个民营快消服装品牌要开电子销售渠道的事情。她又将视线移往陈琳所在的位置。
陈琳低着头,表情淡然,只是手指正不断地在手机屏幕上打字。她知道陈琳一直挺忙的,所以觉得这没什么异样。不过令她有点好笑的是,坐在陈琳对面的刘伟芳看陈琳的眼神有些不爽。
“他们因为什么事情争执?”她低下头给荀杨暗暗发了条微信。
很快荀杨就回复:“因为指标。你师父觉得李老师下的四季度指标太重,光她手里这些客户无法完成。除非把航油划给她。”
看完荀杨的回复,林枫心里当即了然。
航油是什么客户,那可是李老师团队唯一拿得出手和其他几个团队比拼的大客户。这家客户还是老温当信贷员的时候和老李一起跑下来的,实打实的甲方客户。老温升职后,就把这家客户挂到了老李的名下。等老李升做团队长之后,就把客户拨给了当时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的刘伟芳。也正是因为航油这个大客户,刘伟芳一个行政出身的升到了如今的高级客户经理,拿着五十多万的年薪。
而陈琳想打这家客户的主意?这让林枫也觉得有些捏把汗。怪不得方才刘伟芳看陈琳的眼神那么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