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能量,信息,世界中心(1 / 2)
第二天一早,靳成就被钱林请去开会.........
地下梦幻城,D7基地作战大厅。
此时,大厅中除了光头M7,还来了一位人物。
靳成一看他那笔直的身板,整洁的军装,就知道一定是军方人物。什么事惊动了.........
光头M7介绍说“这位是国防参谋部,卫华参谋。“还没有等光头M7介绍景靳成,卫参谋就伸出一支手来握手,说:”景总,您好。“
光头M7说,”你们早认识么?“身后的钱林说,”金子林先生总提起过景总,虽没见过,但已是耳熟能详。“
.........靳成也伸出手和卫参谋握手问好。
大家围着作战大厅的屏幕坐好。
靳成明白,今天能有各军事部门汇聚一堂,又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讨论——原来是伊拉克战争的启示交流会
2003年初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共和国卫对,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首先发言的是卫参谋,很显然今天的会议也是他招集的,气氛一开始后就比较严肃。
.............美国世贸大楼被恐怖袭击倒塌后,美国加快了中东地区的军事布局,甚至以武力直接干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场全面的信息化作战...........启示录。
(视频展示.......美国的制导空中精击打击切断后援,石墨炸弹让全城断电,电磁炸弹让各新闻媒体处于断网...........)
卫参谋接着发言..........
这就是当代的信息化作战手段,当然美国还未将面域智能用于现代化战场,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全面掌握在我国手中,我们推算过,如果面域智能能用于现代化战场,士兵的信息沟通能力将提高80%,生存力提高50%,在混乱的战场中,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而信息的沟通将有效的组织起多兵种,立体化、海陆空天的全面战争。
........美军这次还未能采用引力波通信,但是他们全面升级了通信网络,形成了有效的立体化信息网。
战争开始前:情报工作---美国依仗其发达的航天技术,运用航天侦察手段,大量获取伊拉克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并连续不断地对重点地区和重要目标进行监视。
战争开始后:信化作战----美英联军运用卫星定位系统,锁定目标,在电子战的掩护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高强度打击。如美国AGM-86D空射巡航导弹,中段制导采用INSGPS制导,加装新的末制导系统,命中精度达5米-15米。又如英国近年来秘密研制的“风暴幽灵”空射巡航导弹,发射后能迅速进入低空,接近打击目标,这种隐身导弹能全天候执行任务,且命中率极高。美英联军运用新式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实施“斩首突击”和“震撼行动”,对萨达姆等重要领导人的可能藏身之处,指挥情报中心,通信枢纽,电力设施,政府机关,新闻机构与重要战略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极具震撼性的打击。
地下打击:钻地炸弹----破坏伊拉克地下工程,是美英空袭又一特点。美英联军为了摧毁萨达姆及其政府要员的藏身之处,使用了大量的大威力钻地炸弹。在第一轮空袭中,美军F-117A隐身轰炸机就投掷了4枚GBV-27B激光制导钻地炸弹,用于摧毁地下工程。
卫参谋接着发言..........
实践证明:防护工程仍然是抵御立体信息战的基本手段.........
这次伊拉克战争,虽然美英联军攻占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美英的预期目的,原因是伊拉克的地下防空工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拉克地下防护工程数量多,分布广,种类齐全配套。从萨达姆的总统官邸到政府大楼,从国防部的指挥中心到邮政通信枢纽,从机场,饭店到居民住宅,大部分建筑物下部都建了防空工事,面积大的可容纳几千人,面积小的能藏几个人,各掩蔽所之间用地道相连。巴格达市郊外还有40座沙漠地堡,均由隧道连通,防护单元均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墙厚达2米,工事顶部距地面10至17米深,可防25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打击。伊拉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深入地下的坚固防空网,才能有效地防御美英联军的“外科手术”式的高技术、猛火力、强节奏、大规模的空中袭击。
战略通道:大部分国家还以石油为能源(S市除处)。美国军力布置,还控制着几大海洋的交通要道,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世界战略的心脏“曼德海峡,它与和亚丁湾相连,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