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故乡的云(2 / 2)
两个小时后,长途客车缓缓驶入复州城,有人下车卸货。孟想想转过头问柳晓楠:“大师兄,这是到哪儿了?”
“这座古城叫复州城。”柳晓楠指着二中的方向说:“那边不远有所高中,我在那里复课一年。咱们辅导员岳雪莲岳老师,少年时期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上初中的时候才搬到滨城。岳老师的父亲,跟我爸是同学,也是我的老师。”
孟想想吃惊不小,眼睛睁得大大的,恍然大悟般点着头:“怪不得岳老师平时跟你那么亲近,对你总是和颜悦色的,可不像对待我们那样。你和岳老师小时候就认识?”
“我一直在农村读书,哪里有机会跟岳老师认识?说来话长,以后再跟你细说吧。”
“是不是快到了?”
“是快到家了。”
客车驶出复州城,沿着一条狭窄的公路继续向前行驶。公路两旁原有的高大粗壮的杨树,在八五年的那场台风中被尽数摧毁,如今栽种着两排小树苗,视野开阔。
孟想想依旧望着车窗外,羡慕不已:“大师兄,你老家的这片土地平坦而肥沃,让人羡慕眼馋。”
柳晓楠提前点拨暗示:“早年间闯关东的大部分是山东人,落脚点大部分在辽南这一带,这里的土地能吸引住迁徙者的脚步。只是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忘记了自己的祖籍。”
孟想想回过头来:“大师兄的意思是,你的祖籍也在山东?”
柳晓楠微笑不语,他要把谜底留到最后。
长途客车在柳子街商店门前停下,柳晓楠带着孟想想下了汽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向西行走,直奔关先生留给他的那块石碑。
他让孟想想站在石碑前,自己去附近的农户家借了一把扫帚,提了一桶水。先用扫帚清扫石碑上的污垢和尘土,泼水反复冲刷,石碑得以洁净如初,其上雕刻的记录文字得以重见天日。
柳晓楠指着石碑上的文字,对云里雾罩的孟想想说:“你大声地读一读。”
孟想想疑惑地看了柳晓楠一眼,低下头大声清脆地诵读:“大清雍正年间,山东府栖霞县李家庄柳氏三兄弟,因家境贫寒,漂洋过海,迁徙至辽南复州城潮头村,繁衍生息......”
戛然而止,猛地抬头看向柳晓楠,眼睛睁得大大的,看一眼石碑看一眼柳晓楠。孟想想不敢相信眼前的这块石碑上所记载的的事实,张着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柳晓楠开心地笑着,双手扶上孟想想的肩头:“傻眼了吧?你以为大师兄为什么关注你?你是大师兄祖籍那里飘来的一朵白云。这个村子叫柳子街,大都是那三兄弟的后代,繁的字都跟祖籍那里的一样。我是允字辈的,从你娘那里论起来,咱俩是平辈人。”
孟想想顿时醒悟过来,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想起来了,开学报到那天你到码头去接我,问了很多有关李家庄的奇怪的话。我当时还想,这个人好烦哟。原来......”
“原来曾经是故人。”柳晓楠拉起孟想想的手说:“跟大师兄回家。别受任何拘束,我爸妈已经知道你了。”
早在开学之初,柳晓楠专门写信跟父亲提起孟想想,并向父亲询问,以前听没听到老人们说起过,老家那边来没来过人寻亲,或是这边的人去没去过老家那里寻过亲。
父亲来信告诉他,小时候倒是听老人们说起过,很早很早以前,老家那边来人寻过亲。只不过老家那边大多过得清苦,没有这边的富足,对老家的来人很冷淡,之后便彻底断了联系。
柳晓楠提前给家里写信,告诉父母准备带孟想想回家过节,不要多想,这只是出于一种敬仰先祖的情怀。
跨过公路,走在菜园的小路上,柳晓楠看到上院的老房子已经拆除了,父亲站在瓦砾堆上不知在规划着什么。
他指着自己家的后院后墙,对跟在身后的孟想想说:“你看,那几间旧厢房便是大师兄的家,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恐怕比你家好不了多少。”
孟想想从最初的激动与慌乱中恢复了平静,走在翠绿的白菜地中间,左顾右盼像是回到自家的田园里。她看着那几间老旧的房屋说:“我家也是破旧的房子,只不过是正房。”
柳晓楠说:“明年这个时候,这几间老房子便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五间宽敞的新房。大师兄的那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得到一笔丰厚的版费,这才有能力帮着家里盖新房。”
孟想想说:“我老早就知道大师兄了不起。”
“大师兄没有自吹自擂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都是出生在农村贫苦之家的孩子,依靠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帮助父母分担忧愁。”
“大师兄,我明白的。”
“大师兄最后问你一次,是否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资助,完成四年大学学业?”
孟想想没有直接回答:“我不会浪费和虚度这四年宝贵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