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霸王归楚(1 / 2)
从永安进攻荆襄,走陆路的必经之地有三处:从西到东分别是巫县,秭归,夷陵。这其中巫县从属于永安,可以被看作是益州门户。从巫县兵出,便抵达了秭归,其中山岗丘陵交错,正适合作为第一道防线。
然而,既然是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明此处并不适合大军驻扎——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以秭归的城池规模,容不下大军的驻扎;其次,秭归虽然在荆襄属地,但是与永安的距离或许还要近于江陵。大军若是长久驻扎于此地,后勤供应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最后,考虑到身后刘裕的威胁,也不可能把大量的守军放在秭归。因此,距离更近而且更加适合屯兵的夷陵便成为了首选。
作为随时能够支援前线与后方的“中继站”,坐镇于此处的必然是楚国最值得信任的统帅。如果还是之前的楚国,在此处的便会是成得臣。然而在之前与梁国的短暂交锋中,楚国君臣,甚至是成得臣本人都清楚地认知到一件事:战争这件事上,古老的楚国已经落后了太多: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差距,还有战略战术上的差距,以及……人的差距。楚军缺乏优秀的统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个最致命的问题在秋季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解。有几个人,跋山涉水,最终来到了江陵,成为了楚国的一员。其中有一人,名为项籍。
西楚的事情,楚国一开始并不知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各国若有若无的透露,通过同舟阁传来的消息,让楚国终究对西楚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作为项燕的孙子,其对楚国王室的忠诚度本应毋庸置疑,但是项籍杀掉义帝的操作终究在楚国君臣的内部引发了大讨论。
最后还是子文说服了所有人,决定接纳了西楚的众人。将他们暂时安排进了项燕的军中。而很快,项籍便用个人的表现征服了全军,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将军位——更准确地说,是把项燕推上了将军位,他一直以副将的身份辅佐项燕指挥全军。
但是伴随着荆楚联盟的暗中成立,各个国家的将帅齐聚一堂,联军便需要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将校统率全军。作为荆襄地区最强大的势力,楚国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坐稳了联军盟主的位置——就算是之前和楚国有过摩擦的萧梁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和他争抢这个位置。而统帅这样的一支联军,以项燕的能力自然是难以掌控,项籍则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接替了自己的祖父成为了联军的主帅。
当然,不是没有人表达过隐约的反对意见——“对面可是那个曾经把你击败过一次的汉高祖,以你为主帅的话岂不是要不战而败?”
面对这种质疑的声音,项籍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粗暴:不服的尽管正面来挑战,谁赢了他谁就能拿到联军的主导权——无论是统兵作战也好,个人勇武也罢,他都不在乎。
面对这样的提案,孙吴、梁、陈三个国家的那些不服的人自然便站了出来。但是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统兵作战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个人武艺上也被项籍按在地上摩擦。除了陈国的萧摩诃以外,其余人甚至都没能在他的手上走过十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