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汉宋密约(2 / 2)
“此次前来,是奉我太祖皇帝之命,与大汉同盟,彼此守望相助。”
“哦,居然说与大汉‘同盟’?贵国皇帝倒是有趣,他就不怕行事不密,被唐发现了吗?”
“身为使者,岂能因为事有风险而不为?更何况,以留侯、献侯之力,此事绝无暴露的可能。”富弼认真地分析道,“自古以来,远交近攻,事之常理。我大宋与大汉目前并无任何冲突,目标暂且也并不一致,短期内领土亦无相邻之处,双方守望相助,互相照应有利无害。”
“不愧是能被贵国皇帝派遣为使者之人,话说得也确实很有道理。只是朕还有一个问题。”
“还请陛下明示。”
“一份合格的同盟,必能让签署盟约的双方都从中获利。想来使者应该是认可这件事的。”
“的确如此。”
“当今我方强而贵国稍弱,仅仅是签署同盟一事就足以给对方带来无数好处,但是与贵方签署盟约,于我大汉而言又何来好处呢?若是为了边境的安定,我军也可以与周签订盟约,若是为了河北的局势,我军也可以联系三晋。又为何非得是贵国不可?”
“陛下此言不差,如果单纯地为了局势,与周或者三晋结盟并不比与我军结盟有什么区别。但是终究有一点,是贵国不得不选择我们的理由。”
“哦,那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历史’啊,陛下。”
“‘历史?’难道说……”班固作为史官,自然最是敏感,“记得同舟阁曾经给出过一份各个国家的时间排列,宋国只在明国之前,晚于其它的所有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有一位如同太史公一样的史官来到此处也并非不可能。”
“不错。我朝的确存在不止一位史官。”富弼点了点头,“三汉合一的确所向披靡,但终究时代过早,无论是谋划如留侯献侯,军略如淮阴长平,其所作所为,史书上尽有记载。虽唐李卫公有言:‘史官鲜知兵事’,但在同样精通军略的统帅眼里却一览无余。因而身为后世统帅,即便能力或许不如前代,但凭借知己知彼的优势也能周旋一二。相反而言,前人尽管有着情报支持,但终究如雾里看花,不及后世通过史书看得真切。”
“有点意思,继续。”
“当前雍凉荆楚之地,苻秦、宇文周、唐、萧梁、陈都是于大汉之后建立起来的势力,虽有留侯一手主持情报,但终究力有不及,各个势力的名臣良将,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是根本不可能打探清楚的。”富弼继续道,“而我方则愿意提供有关这些势力的情报。”
“你所说的情报,指的是?”
“将各个势力在史书上的相关部分裁剪刊印,赠予贵国,以作同盟之资。”
“这么重的礼,贵国皇帝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要求的也很简单。”富弼抬起头来,“我国希望大汉能把唐的注意力吸引在中原,起码把唐的主力吸引在南阳、洛阳附近。”
“再具体一些的话,我国希望大汉能够掌握唐的李世民、李靖两位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