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倪岳问策(2 / 2)
“此事能否成功,尚在两可之间,晚辈也担心会对两位长辈不利,所以不得不如此行事。”
朱骥更恼火了,“竖子,你以为我们是那等为了官位六亲不认的小人吗?”
倪岳知道张超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而且张超不与他们通气就上书,跟与他们见面之后再上书,那其中的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试探朝廷的反应,后者就是有些抱团要挟朝廷了。
所以他就打起了圆场,“朱公,子卓的顾虑有些道理,再说他又不了解我们,如此行事才是谨慎之举,你也就不要责备他了。”
朱骥见倪岳这么说,当然也就顺水推舟,本来他也不是很生气,只是张超要他们去请,他有些挂不住面子而已。
倪岳正言道,“我们既然份属亲戚,日后见面聊天的机会很多,所以还是正事要紧。
子卓,这一次喊你过来,是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再筹上一大笔银子,朝廷有急用?”
张超大惊失『色』,还来?你们就算要榨干我,也得给我喘口气呀!
再说你倪岳是礼部左侍郎,谈钱是不是有些掉份?
所以张超想了想,问道,“需要多少?要给我多长时间筹备?又为了什么?”
倪岳看了一眼奏折的抄本,然后说道,“估计有几十万钱粮吧,时间也很紧,最多两个月,还是为了治水。”
张超听完目瞪口呆,朝廷是不是以为他真的是运财童子呀,所以他苦笑的说道,
“您老还是把我切吧切吧剁了吧,一时之间哪来的那么多的钱粮?
再说为了治水,我在江南已经筹备了那么多的钱粮,晚辈听说冬闲时已经开工了,按说现在不当有这么大的缺口。”
张超知道,如果他全力筹备,他也是能够做到的,只是那需要赌上他所有的一切。对胸有大志的张超来说,把钱这么给了朝廷,就算是用作治水,那也是绝对不可能。
倪岳不通经济,但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他问完之后,就把抄本给了张超,让他看一看。
张超仔细的阅读了一番,他哭笑不得的说道,
“这份奏折道理确实说的通,但是办事不能这么做。
黄河大水是可能冲了张秋河,但这洪水有多大,却没有具体的数字,是一年一遇,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谁也不知道,这让朝廷如何决策?
是修还是不修,是立刻修还是慢慢修,一定会争议非常大。
另外开凿十二条月河,需要挖掘多少土方,多少人工,多少钱粮,需要多长时间,谁先谁后,最起码要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吧。
这个上奏折的人脑袋一拍,十万民工,几十万钱粮,他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下去,每一天都是巨大的消耗,这个人如此行事,也太过儿戏了吧。
所以晚辈以为朝廷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这些细节,再决策如何去做,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一点都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