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外交影响军事(1 / 2)
“什么?”胡明成一下子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你从哪儿得到的消息!”
“范记者,这种话可不能随便乱说!”胡明成瞪大了眼睛低沉着声音说道。
日军在金山卫登录?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简单的话,不客气的说,这句话没有几个人敢说!
截止到目前这个时间段,整个淞沪会战已经持续了近80天的时间,虽然国军主力部队已经基本上撤出了上海市区,但并没有撤离上海,整个正面战场还是一个胶着的状态!
而且国军现在也没有撤离上海的打算!
虽然国军内部不断的有人提出不该在上海投入太多兵力,与日军死磕。
例如在9月间于松江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张发奎等人就主张应采取“持久消耗”战略,“以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兵力而保存国军实力,以利以后之长期作战”。
但却被最高统帅部给否决了,此刻的常校长仍坚定的认为,上海是非常重要的关隘之地,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全这个地区!
此外,国军内部另一位人物,陈诚也于9月2日前在刘行保卫战期间,再次向常校长提出过类似建议。
9月14日,他提出:“到刘行指挥,为要长期抗战,须转移阵地,逐次抵抗”。陈诚向统帅部建议:“杨行被占,我军攻势已败,令刘行又岌岌可危。欲长期抗战应步步为营,相机转移阵地,保存兵力,逐次抵抗”。
但常校长仍未采纳他的建议,甚至提出“为要取得国际同情与认识,尚欲死守刘行”。
很明显,这是政治外交左右军事的结果!
在常校长看来,从政治外交层面取得胜利比在军事战争上取得胜利更为重要!
9月24日,陈诚在南翔召开的前线各军事长官会议上,又表示:“现在我之目的为持久战,若损失太大,则难达持久之目的,故以步步为营之办法。决定部队不再向前增加”。
作为大本营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和作战组长刘斐也于10月初,向常校长提议,“上海会战应适可而止,及时向吴福线既设阵地转移,以便更好的打击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战斗力”。
李宗仁则在10月12日在从武昌抵达南京后几天,面陈常校长:“淞沪不设防三解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
他还主张国军宜从淞沪前线先行后撤至苏州,嘉兴一带国防既设阵地,凭险固守。但均未被常校长采纳。
稍晚,白崇禧,刘斐再次提出撤守建议,常校长才终于采纳,“对前线各部线向吴福线转移的命令都已下达,前线已开始执行”
但是第二天,常校长却突然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常校长提出,《九国公约》国家可能会出面制裁日本。因此,要收回撤退成命,要各部队仍坚守原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