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晚唐浮生 > 第三章 小日子(三)

第三章 小日子(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你别撩别撩  顾爷的娇妻是全能大佬  东北保家仙  你们别来搞我啊  给糙汉王爷续弦后,我多胎了!  学霸女友太严了怎么办  爆笑宠妃举高高  我在四合院中的悠闲生活  薛凌程天源小说名字致富佳妻:重生续前缘  绑定国运:这个世界竟然是我设计的? 

军士,在天下诸镇,都是特权人士,幕府的钱财,九成供养军队。论到花钱,也只有他们了,毕竟官吏数量实在太少。

邵大帅是鼓励军士花钱的,可活跃经济,不然城里就不会有那么多党项逃人了,亦可让军士们更有动力,战阵上更加勇猛。

封渭、黄滔二人在寺内逛了一会,发现法师们卖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闲时栽培的果蔬、花卉外,甚至还有素食、护符。不过他们并不见怪,国朝的寺庙,就这些做得比道观好,更亲民,更热闹,当然也更赚钱。

不过这个石佛寺也确实钻钱眼里了一些,稍稍有些过了。再一打听,原来他们的寺田已经变成了军田,现在亦要课税,养不起太多僧众,比起鼎盛时几乎少了六成以上。

怪不得如此!将税收到僧尼头上,武宗朝有之,但随后慢慢少了。今天下各镇,不课税的法师们多了,盖因他们神通广大,经常令节帅、大将的家眷崇佛。灵武郡王今后,会不会也废止僧众的捐税呢?

“三郎,时辰不早,该进城了。”黄滔买了个蒸饼,一人一半,捧在手里吃着。

这是京中朝官走在路上都忍不住买来吃的好东西啊,白面、猪膏,两人吃得很香甜。

寺庙外的空地上已经有人在唱戏,围了很多百姓。看他们的衣着,多有补丁,应是附近的农家。孩童们打闹来打闹去,兴高采烈,与战乱藩镇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完全不同。

“战乱多年,很多节日都荒废了。听闻灵武郡王劝民多过节,是否耽于享乐?”封渭突然问道。

“或欲提振民气,亦可让军士们多花钱。你看那边,卖花、卖果子、卖鸡鸭、卖葱韭的农家甚多,若能全数售光,多少能补贴点家用。”黄滔答道。

节日经济,就古代来说,确实是一波消费狂潮。

佛寺集宗教、民俗、娱乐、商业于一体,搞得有声有色,法师们的战斗力确实强于道士。封、黄二人虽然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道理是隐隐懂的,促进军士、官吏消费,活跃商业经济,让他们领到的钱帛进入市场循环。

钱若不进入市场,那就是个死物。长期来看,只会造成通货紧缩。后世明朝输入了那么多白银,但并不是完全进入市场流通了,很多变成了银冬瓜进入了富豪们的地窖。这些银子有什么用?不投资,不消费,不扩大生产,一百年还是资本主义萌芽,永远是萌芽。

但这些,其实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以及宽松的制度。

节帅们的制度是相当宽松的,他们啥也不管,只要钱,你做什么都无所谓。但安定的环境就很难了,而这也是邵某人养三万五千大军的主要原因,此乃定海神针!

只是时局丧乱,关中亦有可能爆发战事。夏州的繁华盛景,才刚刚起了个头,希望不要中途夭折吧。

美好的东西,都是十分脆弱的。邵树德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呵护起来的局面,或许一场惨败就会划为泡影。百姓们多年后回想起来,或许觉得那是一场不真实的梦。

我们,真的曾经过过那样的生活么?

而不是守在坞堡寨子里,战战兢兢地看着外面过境的大军,被他们抢走女人、财货乃至最后一袋粮食?

寺庙不远处的驿道上马蹄声急,背插认旗的信使快马加鞭,应是传递军报的。

一道横山,隔开了两个世界。

7017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大秦:穿越赵高,遇到重生秦始皇 假太监:公主请自重 震惊,我的王妃怎么可能是反派 大唐:开局被李二赶出皇宫 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 大明:开局设立大明诸帝排行榜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正德盛世从豹房开始 农门贵子 穿越古代:我在运河上做九品闸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