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不胜其烦(二)(1 / 2)
于素玲连雷打不动的午觉都放弃掉,跟老公吃顿简单的午餐后便风风火火赶到医学院,一到就缠着她哥哥要去找刘爱珍。
于家松摇头苦笑,看看手表说:“你耐心坐一会,手术一结束她就会过来,估计还有一个多小时。等会她进来,你要装做偶遇,别把人家小姑娘吓着。”
说完起身要走,于素玲叫道:“哥,你上哪儿去?”
“我要在这儿,她肯定会问我有什么事,我哪有什么事。唉……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要为你们母子俩撒谎。”于家松摇摇头躲了出去。
于素玲一个人待在办公室特无聊,在墙壁书柜里瞎翻一通,拣本医学书,心不在焉地随意翻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她的耐心即将耗尽的时候,响起轻轻的敲门声。她赶紧合上书,闭着嘴咽下一口口水,平静地用柔柔的声音说:“请进。”
刘爱珍推门进来,见一位中年妇女坐在沙发上,她以为自己走错办公室,又缩回头看看门头招牌。没错呀!她满脸堆笑,对那位中年妇女说:“我找于教授,他不在呀?”
于素玲站起身道:“是小刘同学吧?于教授是我哥哥,刚出去。叫你稍等一会儿,他马上回来。”
她以未来婆婆的眼光细细打量爱珍:姿色不错,有做狐狸精的本钱,难怪佳贤会被她迷住。衣服布料朴素,但式样新潮,裁剪也很得体。简洁的线条,却能显出高贵清秀的气质,实在难得。
她却不知道,这是陈岚特意为爱珍考上大学而精心制作的。陈岚是谁呀!如果说她在JJ市裁缝界手艺排在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从外表上于素玲给人打了个优秀,笑眯眯地问:“小刘同学是哪里人呀?”
“江西九江。”
“哦,江西好啊!是革命老区。九江这地方很不错,我有很多同事同学的孩子就下放在九江,像德安的共青、修水、武陵等地都有,听说那儿风景很美。”
“您说的那些地方是九江下面的县,我没去过,我是在市区。”刘爱珍不卑不亢地笑道:“市区很小,跟上海比不了。但很美,青石板的小巷幽幽长长,两旁红墙碧瓦爬满绿藤,大红的窗台上搁着月季、丁香,那醇厚的风情是大城市里难以见到的。”
于素玲心里又给她添了几分,觉得她举止得体,言谈清秀,特别是说话的声音,竟然有音乐般的韵味。就不知她的家庭怎么样?再好的姑娘,如果没有一个好家庭,那也是门不当户不对。什么公主爱上农夫的故事,都是骗人的鬼话。只有家境相似的人,他们的爱好、兴趣、志向才会相同,才能相互沟通谈到一块去。所以于素玲对一个人的出身看的很重,她的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到汤佳贤。
“九江我去过,但只是路过。”于素玲笑道:“在市区湖边上转了转,那地方的确很美。出来读书想不想家呀?”
“哪有不想家的?”刘爱珍一点也不怯场,并没有因为于素玲是陌生人而吞吞吐吐,轻快地说:“不过再有两天就放假,想也就这两天的事。”
“我看到有好多学生放寒假不回去。”
“那是路远的同学。”爱珍解释道:“寒假假期短,路远的同学一来一去在路上要走十来天,等他们到家年都过了,所以索性不回去,还省下一点路费。我是非回去不可,一大家子人在等着,要是不回去他们会骂死我。”
“一大家子人?”于素玲疑问道:“你兄弟姐妹很多吗?”
“也不多,有一个比我大几分钟的双胞胎哥哥,和我嫂子在中国农业大学,不知道他们今年会不会回来?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读书。关键是我舅舅、姨太多,我们每年都是聚在一起过年。”
这是代钰冬和李大娘定下的规矩,平常老俩口就在农村生活,过年时就回到李家大院,不管是儿子女儿都要回来团年。
在老习俗里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但李大娘是什么人呐!她是李家的老祖宗,她说回来就必须回来。而这也慢慢影响到左邻右舍,继而扩展到全市。结果九江养成一套独特的风俗,女儿女婿要团两个年,一个在娘家,一个在夫家,当然这是后话。
刘爱珍清脆地笑道:“要是人都到齐,起码有六、七十人。像我们这些小辈,只能端着碗围着桌子转。”
于素玲看她高兴的样子,暗道:看来是个大家族,而且还很和睦,说不定还是九江的世家豪族,否则也培养不出这么优秀的儿女出来。连哥哥嫂子都在农业大学,那是全国重点的重点,不亚于清华北大。
她故意叹气说:“真羡慕你,整个家族聚在一起肯定很热闹。我只有佳贤一个儿子,每年过年就只有我和他还有他爸三个人,冷清的很。”
“怎么教授还没回来,我去找找他。”刘爱珍这才知道原来对面的女人是汤老师的母亲,有意想回避。
于素玲笑道:“再等等吧,陪我聊聊天。”
这一聊竟聊去一个多小时,直到快要下班的时候于家松才出现,一进门就陪不是:“小刘同学,对不起,对不起。刚才到校长室去了一趟,没想到聊这么长时间,让你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