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套近乎#(1 / 2)
就像互联网时代的联网游戏里大众管那些喷队友抢人头的低素质玩家叫“小学生”,在类脑体里娱乐项目的“鄙视链”中,“小学生”自然也不是什么好词儿。不过秋收还算留点儿面子,没有直接叫“小学生”,只是戏谑他们是学生。但是不管怎么样,讽刺别人“作业不够多”都已经算是友善度行为了。
寄浮生日常也就在互联网上隔着屏幕跟别人对骂,真正面对面的时候反而怂了。倒是空巷之栀完全不虚,直接怼回去道:“作业再少还是不如您,类脑体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这个词还是祁迷之前偶然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她以为这个词足够小众,说出来能让对方迷惑以达到嘲讽别人而不当场引发回怼的效果。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秋收听了反而耸了耸肩:“三和大神怎么了?三和大神那是一种精神追求啊。不过要真说起来,我这儿离深圳三和可远了去了,您受累叫我‘廊坊大神’吧。”
这可真能胡扯,不过像秋收这样儿整天泡在虚拟世界里的,其实还真就跟以前的三和大神差不多。寄浮生觉得秋收还挺有意思,于是说道:“那我还‘海淀大神’呢。”
“哟,那咱们离得可不远。”秋收抱着手臂说道,“空巷兄弟,您呢?”
“我……也在海淀。”空巷之栀回答道。
“这都离得不远啊,感觉怎么样?有反应延迟么?”秋收随口问道。
这算是职业病了。类脑体底层研发是研发部的重点之一,祁旻也一直在同时跟进传输优化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快意识在人脑和类脑体之间的振荡频率,使类脑体对于普通玩家的分辨率得到提高。
由于建构师的意识是直接在类脑体内进行活动,单位分辨率在理论上可达到光速分之一,在构建类脑体内物品的时候也是在这种几乎连续的状态之下。然而普通玩家在类脑体中的活动时则是非连续的,因此他们的感受可能会与建构师构建的内容有所不同,特别是可能在振荡间隙中发生反应的延迟,这也是很多类脑体里隐性BUG的主要来源之一。
“还行吧,感觉不到什么延迟。”空巷之栀回答道。
“哦,那倒也是。”秋收随口说道,“你们在海淀,离得近。”
“‘云阵’超算机群在内蒙,北京城区跟廊坊那边儿离得差不多吧?”寄浮生质疑道。
“空间距离是差不多,但是北京城区的信号儿都是先连到顺义的‘雨云’,再统一跟‘云阵’连接的。”秋收解释道,“‘雨云’相当于是个缓存区了,这样儿其实会比直接连北京区的主分区更快。”
祁迷和季连基本上没明白为什么中间连一下儿“雨云”反而会比直接连“云阵”更快,不过听这架势,似乎秋收对于类脑体的结构还有点儿了解。不管这个说的是否正确,能知道类脑体北京区的主分区机群是“云阵”的,就已经是玩家中的极少数了。
寄浮生有些惊讶地与空巷之栀对视了一眼,倒是空巷之栀先说道:“秋收阁下对类脑体挺了解的呀。”
“那可不。”秋收轻笑了一声,“整天在这儿泡着,怎么着也能知道点儿吧。”
然而季连觉得不对,类脑体重度玩家未必了解类脑体的具体构造。他在论坛上也稍微看过一下儿关于类脑体结构的科普,尽管基本上完全搞不明白,他也知道类脑体的底层跟普通玩家真正接触到的东西差得太远了,这玩意儿可没有什么“久病成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