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暹罗人也来了(2 / 2)
等到了那个时候,不光是婆阿自己,就连整个占城也会非常的富足,拥有着用不完的金钱,再加上占城本身充足的粮食,以及大明在背后的支持,说不得收复失地的梦想就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
大明之前对于整个东南亚的情况关注得不多,许多事情都是浮于表面上。即便是身处最高层的内阁大臣以及广东广西的封疆大吏们,也只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一点而已。而贺逢圣和孙国祯虽然整日都忙于互市的各项事务,但每天都仍然会花出一点时间,从各种各样的途经来增加对婆阿、对占城以及整个东南亚的了解。
也是通过这些天的努力,他们对于占城的许多事情都不再是像来之前那样一无所知了。现在郑芝龙把人往他们面前一领,再加上方才的一番话,两个人对于婆阿的打算和心思,很快就根据这些天打探到的消息推测出来了不少的干货。
当然,估计还有一层的可能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婆阿说不定也是在担心暹罗会后来居上,抢走与大明互市的大部分的份额。毕竟暹罗可是比占城大多了,不仅在国力上要比占城强盛,甚至就是比之安南也不遑多让,而且产出的粮食也要比占城多了不知道多少。
所以现在别说大明只是带了一百船的货物来进行互市,哪怕就是大明带一千艘船的货,以暹罗的体量,那都是完全能够吃得下而不会噎着的。
基于这种种的考虑,婆阿不肯答应让暹罗参与进来,分一杯羹也就不是不可以理解了。毕竟人家可是占城的国王,你暹罗的想法我凭什么要考虑?我这么做对占城又有什么好处?故而婆阿不答应也是在情理之中。
虽说可以理解归可以理解,不过站在大明的角度看,大明又为什么要理解你占城?有暹罗参与进来,大明不仅能够再获得一个稳定的贸易窗口,而且还可以再顺势压一波价格,用一样多的货物换到更多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贺逢圣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熏陶,虽说不是变得市侩了,但这一次的出使,也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能更多的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考虑许多问题,而不仅仅是去站在道德层面看待某些事情。因此对于暹罗想要参与进来互市的请求,他的内心里还是很愿意答应的,这会给大明带来更多一些的好处。
但是愿意归愿意,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做可不是他一个人现在这么一拍板就能决定的。虽然朱友建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利,可真到用的时候,贺逢圣也得斟酌再斟酌,掂量再掂量。与暹罗进行互市,这其中涉及到的可不仅仅是大明和暹罗之间的事情,可是还和占城也有很大关系的。
真要算起来,毕竟是人家占城有意在先,凡事总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吧?不论人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反正是人家先跑过来给你大明献殷勤的。现在你好处也收了,事情也都做了,吃干抹净之后,忽然发现又有一个更让你心动的,也主动地贴了上来,难不成你就准备拔X无情,翻脸不认人?把占城一脚踹开,再去跟暹罗你侬我侬?
或者说,就算你心里并不是这样打算的,也没有想着要把占城给踢开。可是一旦你真的与暹罗开始进行互市,人家占城又会怎么想?人家难道就不会觉得你这是占完了便宜之后,起了其他的心思,是有些看不上人家了?
综上所述,这件事真的不是自己一个临机决断就能处置的。这其中牵涉到的问题和方面真的是太多了,若是一个处理不好,那么就会引起一堆的情况。到时候自己被皇上问罪下狱反倒是小事,破坏了与占城的两国邦交,耽误了互市反而是大事。而让陕西数百万的灾民再无粮可食,那才更是天大的事!
不要以为占城没有这样的能力,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现在大明所有的船只可都停靠在占城王都宾童龙的码头呢!只要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一点,占城的君臣再反应的快一点,那造成的后果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这也是为什么郑芝龙会让暹罗的来使换上大明的服饰,在事先没有跟贺逢圣孙国祯打招呼的情况下就领着他上船,面见两人的原因。怕的就是走漏消息,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那反倒是真的可能会出现问题的。
最后思来想去,贺逢圣觉得这件事还是需要向国内、向皇上请示一下,让皇上与内阁商议后再做决定的好。这并不是贺逢圣想要甩锅,而是这其中真的要涉及太多的方方面面,自己实在不好自专。即便是能够跟孙国祯商议,那依然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些天的互市,整支船队已经有一大半的船只都已经处于满载状态了,估计再要不了几天,自己出使时带来的那上百艘的商船,就全都能装满粮食了。
所以自己只要先想办法稳住暹罗来使,再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成奏折,派人携带奏折随商船尽快回去,请皇上与朝中大臣们仔细商议,拿出可行的办法来。同时将自己在占城这段时间得到的消息以及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全部写明,以供皇上参考。虽说这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对比其他,这已经是最稳妥的一个办法了。
至于应该如何稳住暹罗使者这边,贺逢圣认为现在其实也好办。这会儿与占城进行互市已经有十多天的时间了,而自己带来的这百余艘商船的货物,其实也已经跟占城上下交易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货物确实也没有多少了。即便是暹罗能够立刻送来大批的稻米,只怕自己也是有心无力,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货物来与暹罗进行互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