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科举的重要性(2 / 2)
因此朱友建认为,这样的人,放到后世,就算不是天才,至少也应该可以说是人才吧?最少也是能够在某一方面专精的人才。还别不信,看看如今能够站在朝堂上的这些个部阁大员、绯袍高官们,哪一个不是老成持重、胸有城府之人?大浪淘沙,宦海沉浮这么多年,就算是在科举考试中混入一些食古不化、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那也早就被淘汰掉了,又怎么可能登上高位?
所以对于科举考试,朱友建心中已经转变了想法,由最开始的排斥到如今的部分接受,这也是他的极限,因为他不需要自己选出来的人才都是张口闭口“之乎者也”的道学先生,这样的人还是留给启蒙学校吧。他需要的是能够帮自己治国理政、造福一方的左膀右臂,就如同袁可立、孙承宗这样的人。
但科举终究还是有它的片面性的,依靠孔孟之道、四书五经选出来的人才终究有许多局限性,他们被儒家思想熏陶了一千多年,讲究“仁义礼智信”。而人民更是被他们教导的缺乏开拓进取的动力——“一夫挟五口而制百亩田”、“劝课农桑”、“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这些不一而足的表明,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的尚武开拓的精神已经被儒家思想给阉割了。
仅仅从汉晋隋唐,再到两宋以及明朝,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疲软,采取守势就可以看出,农耕民族缺乏一种狼性。不然你看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早了几百年,却没有搞出个大明版的日不落帝国,这不就是明证?
孔夫子尚且说君子要制“六艺”,可看看如今的这些士子们,除了知道读四书五经、制八股文之外,还有几个能够熟悉六艺的?
别的不说,光“数”一样,朱友建敢保证今年通过会试这三百来号人,能够达到后世小学数学水平的,绝对不超过三分之一。至于“射”、“御”两样,你就不要指望一群书生能有多强健的体魄了,能够在两刻钟内完整的跑下一趟三公里的,估计就算是不错的了。
正是因为这些,朱友建虽然不排斥科举了,但依旧打算一步一步地将考试内容改动一下,至少国家选了你,让你做了官,你得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做的称职吧?考试,不仅要考孔孟之道,也得考点实际有用的东西。
想到这里,朱友建知道自己必须要改革科举,让它能够切合实际,真正成为能够为国家遴选人才的考试,而不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事情。
不过改革这种事说着容易,做起来是任重而道远啊。单单是朝廷上那群老顽固们,怎么可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皇帝把“国本”给这么动摇了。更何况朱友建要一起动摇的还有他们的那点“特权”(士绅不当差不纳粮)。这件事还是需要一个契机,朱友建想了想,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只能先按下这个心思,把奏折给批阅了,然后继续手头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