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七十四章 大逆不道

第七十四章 大逆不道(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表象之国  玄学大师的佛系日常  苍莽天帝  最强近身保镖  农家巧厨娘:夫君万万岁  三国之阿瞒自传  我的运气加减器  第一剑仙  先婚后爱:我的霸道老公  重生甜蜜蜜:老婆,乖一点! 

臣工不答,刘协才对蔡邕说。

“蔡公以为此然否?”

蔡邕哪里还不知道朝臣、袁隗,还有天子的意思,只能无可奈何地回应道:“陛下圣明、太傅圣明。”

尽挨着公卿、站在朝班最前列,一整个朝会都没有发过言的王允,背对着蔡邕说道:“蔡尚书慎言。”

不仅是王允如此,只要是不在最前列的,与袁氏有关系的朝臣,皆斜视蔡邕,不是袁隗门生的其他朝臣也都不自然的耸了耸肩。

“那就依此意,请尚书台拟招吧。”

刘协见袁隗也没有追究蔡邕的意思,就打算将此事定下来。哪怕刘协再不喜封赏何氏,但见袁隗和蔡邕的表现,也知道了何苗不愿领受这些食邑。何苗越是不愿领,刘协就越是要给何苗这些封赏。

朝会很快散了,刘协登基以后,这几日的朝会都不会开太长时间,即便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也只持续了半个多时辰。

天子过于年幼,不能在朝会上“坚持太久”。反正政事都是由太傅决断,下朝后,袁隗还会在留在宫中替皇帝批复诏书,朝臣们也对此事没有意见。(注三)

下了朝后,蔡邕一个人走向尚书台。卢植因恶了袁氏,也不愿在这人多眼杂的地方与蔡邕走到一起,免得让旁人议论。

“伯喈公,你不该在朝堂上说那番话的。”

尚书令王允步伐稍快,追上了蔡邕,如此说道。

“子师是说前一番话,还是后一番话?”前一番话是为何苗上奏,后一番话是蔡邕说的那四个字。

因为蔡邕年长,声名又享誉寰宇,王允自入主尚书后,就不愿让蔡邕以官位相称,执意要蔡邕以他的表字称呼他,同理,卢植也是一样。

“伯喈公本就不该帮何苗奏议此事。”

对何苗的封赏是推不掉的,王允深知此事内情。不说袁氏此举就是想让何苗在南阳与宗室们生衅,不会答应蔡邕的上奏,就是从这封赏的性质来说,何苗也没有理由推辞。

湖阳的三千食邑是以何进与何太后的名义封赏的,何苗没有资格推辞,且若真是推了,何苗又如何看待这二人的“功劳”?

当日袁氏提议之时,只要不是太傻的朝臣都能知道此中深意,蔡邕也知道,所以当日就没有出言反驳,只是何苗送来的信件中明确说了,何苗才接到天子的诏命,宗室们就纠集了上百人到了郡治宛城,强要何苗给个说法。

说这其中没有袁氏手脚谁能信呢?若这封赏真的只是封赏,又或是袁氏没有搞那种小动作,蔡邕也不会强出这个头。

那蔡邕为何今日有如此行为呢?

因为在蔡邕看来,袁氏过界了。哪怕蔡邕早就知道袁氏行事多有僭越,他此前也未曾插手过朝堂之事。

袁隗入宫秉政,决断朝廷政事,没问题,太傅有这个资格行此事。

袁氏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州郡,也没问题,举荐征辟都在规则之内。

哪怕是袁氏手中有数万兵马,不仅由袁术统领京师禁军,还从外郡调集兵马屯于洛阳侧翼,此事也是当时何进以威吓宦官为名义下发的诏令,蔡邕也能当作看不见。

可袁氏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与宗室们走的太近。手中有政权,还有兵权,又与宗室阴结,袁氏是真的敢冒天下大不韪吗?(注四)

与宗室阴结,除了方便他袁氏行废立,还能有何缘由?以前的蔡邕是一介白身,又要考虑两个女儿的安危,现在两个女儿都已经被他托付出去,蔡邕已不再怕了。

注:这一点可从反董之后袁术手下谋臣、将校的成分得出结论,有声名、家世的士人基本都去了袁绍阵营。而袁术当时的领地是以豫州为主,加上部分扬州地区。

主流关东士族应该离袁术更近一些,可实际情况却相反,当然,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之后剧情推进到了会再讲。

注二:在东汉,除了三公九卿及三独坐外,其余的重臣皆要行跪拜礼节。有侯爵却无官职,或有侯爵却不在公卿之列的臣子也是如此。

注三:从后汉书《董卓列传》及《袁绍刘表列传》中,关于董卓行废立之事的记载来看,当时的袁隗就是在宫内决断政事。

注四:蔡邕有着述《独断》,可知道他对皇权的敬畏,对他这个行为也不是胡乱编纂,是有依据的。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查阅,上网搜索即可,字数不算多,只是有些晦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钢铁时代 我只想做个昏君 大唐美好生活 大魏狠人九千岁 厚照大明 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 龙山明月刀 小兵立志传 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 1745龙兴欧罗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