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存在的元宵节(2 / 2)
“真的吗?”
姬元扑闪着大眼睛,有些难以置信。王诩则一脸笑意望着她,似乎极其享受被人崇拜的感觉。
“呵呵,当然是真的了。制作饴糖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姬元惊愕了半晌,也顾不得吃那汤圆,于是解释道:
“诩大哥兴许不知这糖的重要。元儿虽贵为宗室之女,但也很少食得此物。据我所知,糖有三种,其一为蜜糖,因获取不易,故而珍贵。其二为饴糖,传闻乃周王室不传之法。周王以其赐封诸侯、祭祀神明,最为贵重。其三则是柘糖,乃是楚地所产,因楚南路途遥远,商路不同,故而极少外传。姐姐每年都会托人从楚地带些回来。不过多是馈赠朝中卿士,元儿亦是侥幸能吃到些。”
随后,她欢喜的看向王诩,语气有些激动:
“若诩大哥真懂得制作饴糖之法,那我们可要发大财了。”
想来那南楚的柘糖也就是蔗糖了。适合甘蔗生长的两广地区此时还是野人聚居的烟瘴之地,所以制糖也就变得极为困难。
饴糖的秘密无意间被揭开,王诩似乎对封建王权垄断科技的统治方式又有了新的认知。从周朝熟练的掌握青铜器的铸造开始,掠夺与奴役还处在石器时代的四夷以及野人部落便是巩固王权的方式。而如今的春秋诸国正狂热的研究铁器,何尝不是以新的科技来终结旧的统治。周朝的衰败是必然的结果,战争也的确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佳途径。
杞人忧天的想着这些事情,王诩的神色渐渐变得黯淡。姬元伸长手指,轻轻的戳了戳他。
“会出去的。”
女孩露出个天真的笑容。似是安慰的话语听得王诩心头暖暖的。他揉了揉对方的脑袋。将女孩的发丝弄得蓬乱,以此来表达一个大人不需要小孩子来关心。
姬元不满的哼了声:
“讨厌!”
王诩假装没有听见,一边摸着女孩的头,一边若有所思的说着:
“以主公的聪慧,不该想不到的。这都过去五日了,莫非孔明灯没有飞到荧泽?”
女孩推开王诩的魔手,理了理头发,回道:
“怎么会呢?大家都看到了孔明灯飞往南边。兴许是姐姐不在荧泽。过些时日,一定会传信来的。”
在王诩的预想中,姬兰善于观察,总归会从坠落的孔明灯中发现燃烧过的油料痕迹。只要她尝试几次,必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之后借着南风,控制好燃料再向戚城传信。他们便能知晓外界的情况了。
王诩握紧拳头,满是怨念的囔囔道:
“墨翟这家伙!”
如果说姬兰没有察觉,他或许是将信将疑。但若是一项酷爱科学的墨子也没看出其中的奥妙,王诩打死也不会相信。那人分明就对新奇的事物毫无抵抗能力,又怎会在此时放弃钻研,无动于衷呢?
吃过汤圆,带着各种疑问,王诩回到了书房。一路之上,姬元都在追问制作饴糖的方法。
“为什么不能用大米亦或是其他的粮食蒸煮发酵呢?”
“我也不知道。书中并无解释。这或许跟淀粉含量有关,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他鼓励着女孩去做尝试。感慨自己除了会背诵元素周期表,其余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早已忘得是一干二净。
来到桌案旁坐定。整洁的书桌上摊着一张羊皮地图。上面满是记号与笔直的连线。王诩看了又看,才发现那是一张戚城东城区的地图。
“没看出来,诩大哥还懂得绘图。”
王诩翻了个白眼。显然是觉得这粗糙不堪的地图根本就没法称之为地图。于是,拿来了一张绵纸以及木尺、炭笔等工具,当着姬元的面开始绘制戚城的地图。
“绘图讲究的是比例。戚城城墙四里,应是个标准的正方形。”
他一边绘图,一边念念有词的说教。女孩听得甚是认真。目光始终离不开那把标有刻度的奇怪木尺。
随着炭笔沿着木尺在绵纸上画出一条条直线。戚城的轮廓渐渐被勾勒出来。
王诩的绘画技巧,她是见识过的。然而,绘制地图则不是作画那般简单。通常懂得绘图之人都会被军队想方设法的吸纳,最终培养成为斥候。
这时的斥候属于稀缺人才,并非仅仅是打探战场情报的侦察兵。每位战绩标榜的将军,无一例外都会豢养一支由斥候组成的亲卫。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绘制地图,方便大军攻掠。
“匠人营国,无论城邑大小皆是九经九纬。”
周朝的城池建造都有标准的模板。不一会儿,城市的街道也被绘制而出。每条街道上都标注了名称。自城东开始,沿街的建筑也被一一署名。
半个时辰过后,地图绘制完毕。王诩放下炭笔,满手皆是黑灰。姬元不解的问道:
“诩大哥何故留下三处,将图详实绘出岂不更好?”
地图绘制的精巧,然而,唯一的不足便是只有城东详细。其余的地方则是草草了事。
“够用便可。若是将这地图全部绘出。想必阿季也不舍得在上面涂写。岂不帮了倒忙?”
“哦?诩大哥是在帮阿季姐姐?”
王诩笑了笑,手指在地图上城东一处馆驿附近比划了个圆圈。
“不然,你以为是在做什么?这里,才是查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