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目标:斩首(2 / 2)
“禀将军!疾帅说了。这么做可以防水。储粮之地若是太潮湿,粮食会发霉的。”
智错更加迷茫,不由得回头望向会盟台上。用瓦来修建地窖,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不久后,驾车赶往朝歌的豫让在途中突然停了下来。一路之上,他心神不宁。忧心着智疾的计划。揣测着对手下一步的动作。
昨日传来的情报说,那人一早便下令要推倒会盟台。由于主帅的干涉,这才没有做成此事。对方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在针对着豫让的布局。而那看似粗暴的手段却是行之有效。豫让从那人身后隐隐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孙武。绝对是孙武。只有孙武才会给他这样的压迫感。两人你追我逃,十多年来早已惺惺相惜。彼此的套路更是相互熟知。
自从看到王诩调往戚城的物资清单,他便有了这样的猜想。豫让何尝不想像智疾那般在落幕时胜赵鞅一次。眼下能再次遇上这位十多年来的宿敌,他同样也想战胜孙武一回。
事情太重要了。关系着晋国的命运以及智瑶的前途。万一戚城失利,晋国受到国际上的干预,就此内乱下去。那么向越国复仇的事情便遥遥无期了。或许晋侯会因此事重新启用赵鞅为相来稳定局面。若是这样,智氏能否重掌晋国大权便令人堪忧了。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冷冷的说道:
“通知下去,配合攻城,行动不变。但...卫诩必须死。”
他知道留着王诩只会成为智瑶与自己将来的麻烦。如果智疾能攻破戚城,固然是好,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但是王诩一系列的动作,让他心生疑虑。智疾万一百密一疏,出问题了呢?
对于战争的想象力这位老将确实发挥到了极致,让他佩服之至。然而,智疾的设想动静太大且难以预测到结果。万一出现意外,万一被察觉到了,或是对方已经察觉,却故意装作不知道。那自己在戚城留下的最后一张王牌,岂不是要白白断送,且毫无价值。
理性的判断,这场赌局只有将筹码分开压,才有更多的胜算。将戚城的一二号人物同时干掉。即便稍有差池,至少能确保除掉一人。余下的便不足为虑,军政一旦分家,便是孤掌难鸣。
阴谋悄悄的酝酿着,就在这日夜间,一支带有豫让命令的羽箭射入了城西的一处民宅。这里是一处军户。像这样的人家在城中有许多。戚城原本是有五万常住居民的,后来官府将没有服兵役的家庭以及孤寡老幼悉数迁出。留下北戍军的家眷,其目的是为了坚定士卒们的抗战决心。
羽箭不偏不倚的钉在民舍的木门上,屋内昏暗的火光渐渐变得明亮。随后有女子轻柔的声音传了出来。
“几声了?”
“一声。”
“那你还站在门口,找死啊?快回来。”
那人的声音刚落,又有箭矢飞入了民宅,发出“咚咚”的声响。随后,屋门打开了,两名身着黑衣的女子拿着燃烧的木柴走了出来。借着火光,女子的身形轮廓在那显瘦的黑衣衬托下显得轻盈而袅娜。
两人在屋外找寻了一会儿,一人娇嗔道:
“哼!这帮臭男人,真是吃饱了撑的。就不能射准点嘛。”
另一人咯咯娇笑:
“姐姐若是有暇,将他们带到楼中好好调教一番嘛。”
她们只拿到了两支羽箭。似乎另一支箭落在了房顶上。因此才会埋怨个不停。由于箭头是木质的,稍有影响便会失了准头,所以在传递信息时,一般会连放三箭。此时,被拔出的箭头已经变得毛糙。
回到屋内,二人行至火塘边坐下。黑色而修身的衣裙渐渐显露出暗红的颜色。原来她们穿的是官衣。其实,二人皆是戚城的女官,负责管理女闾的生意。此时的青楼是官办的。服务的对象基本是贵族与军队。这也就注定了女闾是获取情报的绝佳场所。
年纪稍大一些的女子叫卫姜,长相妖娆,高高盘起的发髻,明显已为人妇。此时,她轻轻的将箭矢的翎羽拆掉,然后从箭尾的缝隙中取出一小片绢帛。
一旁稍小些的女子名叫小桃,没有姓氏。碧玉年华,虽是面容姣好,但与卫姜相比稍显逊色。她学着卫姜的模样将另一支羽箭内的绢帛也取了出来。随后,也没看便递了过去。
卫姜接过绢帛反复对比了字迹,确认信息一致后,这才将箭杆与绢帛一齐丢入火中焚烧。
这时的文字较少,书则更少。所以没有什么密文,也无需破译。判断情报的真伪完全靠着一式三份对比字迹、材料以及其中的暗号。
卫姜自看了那信息后便黛眉微蹙,此时又发起了牢骚。
“哎!哪儿有那么容易。真是胡来。”
小桃从火塘上的陶罐中舀了碗热水,吹了吹。不解的问道:
“哦?门主又交代了什么任务?很难吗?”
“刺杀卫诩。”
小桃不以为然,端起陶碗,抿了一小口,笑道:
“那个少司马呀?祭祀的时候,我看过他一面,长得倒是蛮俊的。这事可以交给姊婿来做嘛。他是卒长应该能见得到那人。”
“门主严令,他们另有安排。只能我们动手。”
“咳咳。”
小桃似乎是被水呛到了,轻咳了两声。随后,焦急的说道:
“我们怎么动手?会暴露的。姐妹们皆是生间,刺杀乃是死间所为。门主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倘若失败,大家都会死的。”
卫姜想了片刻,愁容渐渐舒展,她很是自信的说道:
“天下没有不偷腥的猫。只要见到卫诩,我便有把握杀了他。姐妹们也可全身而退。”
小桃甚是不解。不过,慌乱的心随之平静下来。卫姜缓缓起身,在衣箱内翻找了一会儿,随后取出了一只布包。紧接着她又将一只铜鼎架在炭火上,旋即从布包内掏出一块淡黄色像是碎石一样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投入铜鼎。
“取副勺碗来。”
到得小桃取来木勺、木碗,那铜鼎中的块状物体,已经溶解开来。粘稠的像是鱼胶。小桃吃惊的问道:
“姐姐!这是何物?竟会如此神奇?”
卫姜接过木勺在鼎中搅拌,淡淡的回道:
“蜜蜡。”
这时的蜜蜡多用于治疗外伤,防止伤口溃烂。由于人们还不懂得养蜂,因此获取蜜蜡,只能从野蜂窝内采集。此物得来不易,更不会制作成蜡烛照明。许多有钱的军官家中多少会备上一些。毕竟伤口溃烂,感染的死亡率在这时高达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