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据险(甲)(2 / 2)
里正轻而易举攻下铭感庄,得意洋洋,桌案上拿过切肉的弯刀,横在王致君、戴保国脸上,说道:“敢在渭南胡作非为,你二人也算得狗胆包天!”王致君、戴保国这才酒醒,跪地求饶、涕泗横流。一些壮年乡民连声催促,怂恿里正杀了这两个狗贼。里正沉思半晌,说道:“若是吐蕃兵,必定杀了。他们是朝廷的人,权且留他们活命,以免官府捉拿我们判处重罪。”
众人都觉得里正说得有理,将王致君、戴保国吊在前院,重重打满一百棍,才将他们放出门去。二人遍体鳞伤,鲜血流到鞋底,被十来个残余兵士用担床抬起,送往长安医治。
乡民在铭感庄内满院搜寻,找出涧石和屿蘅,解开他们身上绳索,给了些点心充饥,引着他们来见里正。涧石感到惭愧,当日劫持了他,今日却蒙他相救。里正瞧出他的心思,朗声说道:“是我老悖,当日不敢领着乡党出头,以致遭人欺侮。我三秦子弟,个个豪气,你于我们有恩,我们自当报还!”
涧石一听,正声说道:“既如此,就该速速追赶王致君、戴保国,提他们人头来见。”里正闻言大惊,失声道:“娃娃,虽说人生在世、恩仇必报,却怎能恁般狠毒?”涧石道:“此二人不死,必定集结官兵,前来寻仇。跟随你起事的三百乡民,加上附近的百姓,难免遭殃。”
里正爽朗一笑,摇头说道:“吐蕃兵都打到都城门口了,我大唐军队全力护卫长安。除了王致君、戴保国这两个不三不四的败类,谁还有余力找我们小老百姓寻仇?”涧石道:“这大唐疆域之内,恐怕只剩下您一人在为社稷江山作考虑。长安城内的官爷们,人人结党营私,全无杀敌报国的本领,只有欺凌弱小的能耐。杀了王、戴二人固然罪过不小,然而不杀他二人,更是埋伏无穷后患、酿成弥天大祸!”
里正决计不依,涧石也无可奈何。屿蘅整弄衣裙,对涧石说道:“我们早些去长安寻师父吧!”涧石道:“王致君、戴保国就长安路上。我们此时去长安,无异于自投罗网。”屿蘅省悟,低头不作声。
涧石安抚屿蘅两句,转头询问里正有何计划。里正道:“我们乡里人,能有什么计划?各自回村安守祖宅,过日子呢。”涧石道:“切不可遽然回村,牵连邻里。如今最上之策,莫若三百乡民继续集结,带走铭感庄中的干粮、器械,去北面山中暂时躲避。王致君、戴保国若半月不来寻仇,便算得平安无事,大家可以回村过活。他们万一前来寻仇,大家也好与他们周旋。”
众人商议一番,都觉得涧石所言有理。里正夸赞涧石,道他谋虑深远、想得周到。屿蘅又问涧石今当何去何从,涧石说:“三百乡党不顾危难救下我们,我们也当助他们度过危难。我们同去北面山中躲避几日吧。”屿蘅点头说道:“你去哪里,我跟着便是。”
三百乡民当即起身前往北面山林。秋气转凉,幸而铭感庄中布匹、棉被不少,众人带进山中,铺在岩石之下,夜中用以驱寒。涧石邀着屿蘅独自寻了一片树丛,裹着被单对坐一晚。
翌日清晨,一个乡民急匆匆跑上山来,喘着粗气说道:“不好了,官军杀回来了!”里正大惊,赶紧命人爬上树梢查看军情。那人光着一双脚,一眨眼爬到树顶,手搭凉棚一看,险些跌下树来,脸色惨白说道:“是官军模样,披甲带弓,大概有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