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东吴内讧(2)(1 / 2)
孙权谨慎地从哨兵手中接过了曹操的信函,展开来看。
曹操的信是这样写的:
仲谋将军:你好!
还记得赤壁之战前我曾给你写过一封信么?不瞒你说,那是我曹某刚刚统一北方,正踌躇满志,说话未免有些张狂了些。但我并未想与东吴为敌。如今几年过去,特别是近日,我们展开了一些战斗,双方各有伤亡,实乃老夫我不愿意看到之事。今去信想与你商讨停战和解之事。
孙权看到这里,紧锁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他继续看下去:
我曹某人与东吴速来我无冤无仇。想当年众位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其他人虽然高调叫喊伐董,但都没有付诸行动。唯有我与你父亲文台将军和董卓的西凉军队交战多次。我们曾经在洛阳城内把酒言欢,结下了兄弟之谊。只可惜文台将军不幸早逝。
我现为汉朝丞相,中原各地有多人不服。以为我挟天子令诸侯,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这些传言其实多不符实。献帝逃亡到洛阳,当时无依无靠生活没有着落。我出于对皇上的敬重和照顾让他们迁都许昌,给皇朝一干人提供了体面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皇上封我为丞相。至于说我杀了皇上身边的一些人,那是因为他们要杀我,不如此我就成为刀下之鬼了。
我只是奉朝廷之命为统一大汉朝而驰骋疆场的臣子。我本人绝无改朝换代取而代之之心。
至于仲谋将军的才华,我是很佩服的。你年幼接替父兄之基业,能够把江东之基业扩展到如今,令此处人民安居乐业,是很了不起的功绩。对于你的才华,我常常对身边人称赞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治理东吴之本领。
至于你我二人的交往,从没有产生过任何不愉快,都是充满友谊的回忆。
在你15岁举孝廉踏入仕途时,我也曾为你说过话。伯符将军去世后,你接任会稽太守并封为讨虏将军,也是由我向朝廷举荐的。
所以,值此两军对垒之际,我想与你推心置腹交流一下。
以我们曹军目前的实力,如果东吴军队继续以我们为敌战斗下去,恕我直言,我们的胜利和你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我也不希望看到我们继续征战下去,让更多的将士死于战场,更多的家庭支离破碎,更多的民众离乡背井。故此,我希望两军能够握手言和。
至于将来,中原地区大一统是必然之势。所以,东吴之地与北方其他地区,乃至今后的西部地区一样,都要归于我大汉朝廷统一管辖。所以,你并不是归顺了曹军,而是归于大汉皇帝。
如果你与东吴诸位军师及将领还认为此举有损于东吴利益的话,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给与东吴更多的权益。比如,你们可以在不妨害朝廷利益的前提下,享有诸多自治和主导权,这个具体方法和条文是可以商议的。
以你我之情谊与关系,今后在朝中如有琐事,随时可以与我商议。我会在朝廷力荐你担任要职,腾挪进阶皆为容易之事。同时,你可在朝中交好大族,提高门第,跻身到更高级的世家大族之列……
以上皆为曹某肺腑之言,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仲谋将军海涵。
如此,请将军及东吴诸位文官武将三思。曹操
孙权看罢曹操的信函,放在案几上。他走到窗前凝望着外面的景色,一言不发。
很快地,鲁肃走进来。鲁肃是东吴将军中与孙权最合得来,最能体谅他的心腹之人。
“主公在想什么?”
鲁肃看到孙权沉默着,听到他进来也不回头。想必他在想重要的事情——抑或是遇到了麻烦之事,无法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