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虚怀若谷(2 / 2)
董祀闻言点头。
郭嘉又说:“两个人从小在一起,性格脾气都了如指掌。曹公也在他手下做过跟班小弟,不可能没有真诚的怀念。但是,袁绍没有战略眼光,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听不进谋士正确谏言,这是让人鄙视的事。”
董祀听罢郭嘉的话,来到曹操身边。只见曹操擦去泪痕,在袁绍坟前郑重其事地磕了几个头。
董祀拿出脖颈上的护身符,翻到北面对着曹操照去。只见悲伤不已的曹操心里正在想:“最初,袁绍与我一同起兵时,他曾问我:如果事情不成,应该去哪里当作根据地?我反问道:你以为如何?袁绍说:我会以黄河为南界,北边以燕国、代国为界,率领着民众及戎狄,再向南边争天下,大事必成矣!我当时说:如果是我的话,只要尽收天下人才,以道义统御他们,必将无往而不胜。现在看来我是正确的。土地国界都可以失而复得,人才确是如虎添翼的致胜法宝。”
董祀心里不得不佩服曹操。
葬礼之后,曹操又以金帛粮米赠送袁绍之妻刘氏等眷属。袁绍家人都没有想到。同时,曹操下令“河北居民多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
某日,董祀和郭嘉等众人陪同曹操在定州城街上行走。忽然,他们看到数名曹军刀斧手推拥着一人正走向刑场。董祀上前一问,得知此人是袁绍曾经的谋士陈琳。陈琳正是以前在袁绍与曹操成为敌人之后,撰写长篇“讨伐曹操檄文”,历数曹操的“罪行”侮辱他,并且殃及其祖父的袁绍“主簿”。
如此之人必定是曹操的仇人。跟随在曹操身边的将士们都说此人该死。
但是,只见曹操微微一笑,走到陈琳身边问:“你替袁绍写那篇檄文,文笔不错呢。其实骂我就骂吧,为何要牵累我的祖宗三代呢?”
谁知被绑缚着的陈琳毫无惧色,回答得言简意赅:“当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曹操听了之后又笑道:“你可知道你的檄文还有治病功能呢。”
陈琳不解地看着曹操。
曹操说:“当时正值官渡之战前夕,我被头痛病折磨,求医问药都不得治。下属们都急得不可开交,恰好此时有人呈上你这篇讨贼檄文。周围的人谁都不敢念。我听说是陈琳写的文章,就让儿子念给我听。你的檄文写得酣畅淋漓,当然那些骂我祖宗的言辞让我很是气愤激动。激动后又经历了一阵更加剧烈的头痛,谁知之后我的头竟然再也不痛了,头痛病奇迹般地消失了。”
不仅董祀,郭嘉等众位谋士及将领都未想到曹操竟有如此胸怀。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陈琳,当然更是惊讶得目瞪口呆。
曹操立即下令免去陈琳的罪责,并让他在自己麾下做谋士。
董祀对郭嘉说:“郭兄,义父的胸怀如此宽广,真让人想不到呢。”
“谁说不是呢。”郭嘉道:“曹公深明大义,不仅关心庶民疾苦,也善待所有人,包括曾经与他为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