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倨后恭(1 / 2)
感谢书友sofia若冰的打赏,谢谢!
翼城以北有三国,由南向北分别是贾国、杨国和霍国。
霍国以北至随邑,是翼城控制的飞地。
是当初晋穆侯打下来的土地。
其中间的千亩,正是晋穆侯因千亩之役胜而命文侯弟曰成师的千亩。
说起来,穆侯倒是生了两个好儿子。
只不过天子诸侯之家,有俩有本事的儿子,而且都是嫡子,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闲话少叙,贾、杨、霍三国中以贾国实力最强。
这个实力强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别看翼现在已经快over了,但是想灭贾国,费点劲还是可以的。
历史上,曲沃灭翼之后,顺道就把贾国给灭了。
也就杨国和霍国残存的时间稍微长那么一点,到晋献公时才被灭。
三国皆为姬姓,和晋国和郑忽都是同宗。
只不过,贾国和晋国的血缘关系更近一点,贾国的开国君主乃是唐叔虞的幼子姬公明,康王时被封于贾,称贾伯。
杨国是在原来姞姓杨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受封者乃是宣王之子尚父。
而霍国则是当初霍叔处的封地,霍叔处被废为庶人,其国未灭,由其子继承。
这三国,正是郑忽出任晋国大行人之后,首先要访问的国家。
至于为什么要访问这三国。
很简单。
最主要的目的是自然是借兵伐陉庭。
翼城新丧,哀侯又是因为伐陉庭,而被陉庭联合曲沃给干掉的。
翼城上下提到伐陉庭,犹如惊弓之鸟。
小子侯虽然答应借兵给郑忽,但,郑忽从来没把希望寄托翼人身上。
寻找他国协助,自然成为郑忽的不二之选。
三国距离晋国又近,郑忽寻求三国帮助,在情理之中。
其次,郑忽好歹现在也是晋国的大行人,给小子侯出了一结交他国之策。
不帮翼拉几个盟友,做做样子,刷刷政绩,不利于他的下一步行动。
当然了,若是可能的话,郑忽还想攒一攒班底。
毕竟手下无兵,腰杆不硬,郑忽这次准备向刘邦学习学习,借兵不还。
不过,这个难度也是相当大的,毕竟刘邦那时是『乱』世,有粮草就是老大,此时三国未遭战『乱』,把有家有室的士卒借过来,让人家不能回国,还得死心塌地的跟随,这事想想都觉得不怎么靠谱。
事情虽然比较棘手,但郑忽始终相信一句话,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多。
此时下层国人的生活状况异常艰辛,只要能诱之以利,宣之以德,就不怕留不住人。
……
贾国国都,贾邑。
郑忽带着高渠弥及小子侯给予的车五十,金及珍宝若干在贾人的盛大的欢迎仪式下缓缓入城。
迎接郑忽的是贾国世子公丘,也就是后来的贾国末代国君。
贾国之所以会以如此大礼迎接郑忽,那是因为郑忽在他自己的出访身份上使了诈。
也不能说是使诈,郑忽现在依旧是郑国世子,不是吗?
他只不过没有以晋国大行人的身份出访罢了,虽然出访的人、马、车、财物都是小子侯提供的。
但是,郑忽这也是为小子侯考虑呀,贾国和晋国距离这么近,晋国闹了这么长时间的内『乱』,人家都没有参与过。
若郑忽以晋国大行人的身份出访,坐冷板凳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这样一来,还怎么为小子侯拉盟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郑忽托言受其父君之命,将助晋侯弥『乱』,使之复文侯之业,不知贾伯意下如何?
这话说的客气,看似有征询之意,实则『逼』迫贾国选边站,威胁的意味更浓。
不得不说,郑忽的胆子是真够大的,一流亡在外的光杆司令一言不合就敢公然威胁一国国君。
要怪也只能怪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贾国又地处偏远,在中原发生的事,一两个月或者半年之后才得到消息,稀松平常。
这也是郑忽敢公然行骗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