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初至上蔡(1 / 2)
三日后,郑忽一行在蔡国小行人的引领下沿着汝水,逆流而上。
小行人属秋官司寇,有下大夫四人,掌管接待邦国宾客和诸侯使者的礼仪。
按理来说,郑忽派遣本国士卒前去上蔡告知郑国世子护送蔡侯归国的这种不合常理的举动,应该会引起蔡国执政卿的注意才是,现在看来并没有。
或者说,蔡国的执政卿可能感觉有些困『惑』,但是,却怎么也想不到郑国人能在两国诸侯相会的时候将自家君上给挟持了。
只能说这是时代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不过,蔡国小行人在见到自家君上的时候发现了异常。
很明显的,和自家君上同行的都是郑国士卒,没有一个蔡国士卒,如果说这样再看不出其中的猫腻的话,那他这个小行人也不用干了,直接致仕就得了!
在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蔡国小行人立刻就想遣人将此事向上蔡告知。
郑忽自然不会傻乎乎的任由消息传到上蔡,他还想打上蔡一个措手不及呢!
所以,郑忽很快将蔡国小行人和其属从控制了起来,为的就是防止消息泄『露』。
蔡国小行人对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认命,毕竟明晃晃的刀剑就架在他脖子上,除了认栽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通过了解,郑忽也知道了这位小行人可不是一般人,是蔡国执政卿黥丑父的嫡二子,名为成。
从其姓氏就可对其家族的来历推知一二,黥又称墨刑,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以黥为氏,说明其祖上可能是受过刑的奴隶。
事实也确实如此,其以黥为氏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
西周初年,天下方定,武王为了安抚殷民,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于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相之,并监殷民。
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召二公辅政,三叔疑周公将代成王而自立,于是联合武庚禄父等一干殷民作『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在取得召公的支持之后,迅速扑灭了叛『乱』,杀管叔鲜和武庚禄父,放蔡叔度,贬霍叔处为庶民。
据说蔡叔度被流放之时,周公只予其兵车三辆,奴隶七十余人。
后来,蔡叔度的儿子蔡仲改过自新,其实就是不像他老爹那样反对周公,周公使其相鲁,鲁国由是大治,周公以此事告成王,而蔡叔度也恰在此时因忧愤而死,于是,成王使蔡仲在汝水之畔立国,续其先祀。
蔡仲立国之后,对自家老爹的死也不乏感伤,派人找来了当年跟随他老爹一同被流放的七十多名奴隶。
而其中有一名奴隶在他老爹被流放的期间,侍奉他老爹特别的恭谨。
因此,蔡仲免去了此人奴隶的身份,让他为自己驾车,并且因其受过黥刑,故而,蔡仲赐其氏为黥。
这就是黥氏一族的发迹史。黥氏一族因感念蔡仲的恩德,世代忠于蔡国公室,也由此,其家族的地位在蔡国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