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许劭(1 / 2)
今天的百戏园,三楼以上都被包场了。包场的不是别人,是何晋。他终于把许劭从汝南请了。为的就是请他给刘备评价。
这一个评价,很重要。不光是名声罢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
或许有人觉得不重要,在很多三国相关的穿越小说中。很少有主角会重视评价的,总觉得有拳头就可以包打天下。三国就是乱世,乱世中什么做重要?
拳头,拳头最重要。名声,那东西是什么,可以吃吗?来两斤尝尝。
种田、攀科技树、刨冰,不对是暴兵。但是很少有几个重视名声这种东西,不然穿越当谋士,也很少有人在意“名声”这东西。
可是呢,这东西如果不重要,曹操干嘛逼着许劭给他评价呢。就像现在,许劭脸臭臭的对着曹操,他对曹操可没什么好印象,当初他就不想给曹操评价,嫌弃他是宦官之后,结果被曹操强迫着给评,还要给好评。
到现在他还没忘记!
哪怕现在曹操脸上笑的像朵花似的,也没给曹操什么好脸色看,何晋则是在对刘备鼓劲:“大哥不要紧张,我都安排好了,许劭会给大哥一个好的评价的。不然我千里迢迢把人请来做什么。”
请许劭来可不容易,时局很乱,许劭不太想离开。何晋派人去接他,派出五十名训练有素的部曲,并且送上重金以及封神演义的…部份。
部份!
章回小说得出现在东汉绝逼是大杀器,小说得出现,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晚了。大概要到明代,前身是宋朝才出现平话这种艺术体裁,唐代流行的是一小段,一小段的传奇、变文等等。也就是到宋代才开始出现各种平话,像是“三国志平话”,“西游记平话”等等。
小说最大的特征在连续的剧情,平话虽然没有,不过已经慢慢拉长,开始有了后代的那种起、承、转合。分成正话、入文和结尾。到了明代才有小说,有人把各种平话集合,变成长篇。
三国演义,就是各种三国志平话集合,加上罗贯中的创作才有了后来的三国演义。
可以想见的,提前数百年出现的封神多吸引人了,也难怪许邵会撑不住。他也是耐性好,惦记了好多天,才来到雒阳。本来何晋估算他应该早就到了才对。
许劭一来,就迫不及待的先看了封神演义后面的部份,并且观看了何晋编排的戏曲,大赞道:“伯平之才千古未有。以前就没人想过可以如此表现。”
“不敢当,其实遥远的大秦国,早就有这样的戏曲了。伯平愧不敢领此功。”对于许劭的赞美,何晋不敢居功。不说这些东西都是后人编写,单说戏曲方面,希腊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极高的功力了,虽然他们都偏重悲剧和羊人剧(比较轻松愉快的戏剧。)。
但是这方面已经超出汉人甚多了。
甚至流传千年,鼎鼎有名的三幕剧,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后代也就是在这基础上改进,大体上不脱三幕剧的范围。
何晋不崇洋媚外,但是对于人家领先的地方,也不吝于承认。不会像棒子那样,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们那里出现的,什么伟人祖上都是棒子人,什么了不起的学说都脱胎于棒子。也不会像一些人相信,国外什么都比较好,花比较香,水比较甜,月亮都比较圆。
扯远了,许劭来了以后,满足了“追剧”的念头,看完了封神,终于有心情开月旦评了。当消息传出,百戏园顿时被许多想要被品评的“新人”和名士给挤暴了。
“这有什么好,一群傻鸟。”看着这么多人想给许劭这个竖儒评价,张飞抓了抓头发,不屑道,然后看何晋对着他笑,笑的有点毛了,弱弱地、小声地问,“我哪里说错了。”
“三哥,麻烦你和恶来去巡视一番。今天名士多,别出什么乱子了。”张飞被教训怕了,听到不罚酒,被罚不能喝酒,马上点头说好,拉上典韦就去巡视了。把这两人支开,何晋才继续对刘备交待注意事项。
今天对刘备很重要,他很怕张飞会捣乱。看不上名士,嘴巴还没个把门,什么都敢往外说,关羽好些,何晋交待他,不管怎样都少开口就好。毕竟关羽这张嘴也是很…
当年,不对,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再把人家骂成狗。说什么虎女不嫁犬子的。硬生生的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还把荆州给丢了。导致刘备怒伐东吴,断送了蜀国的国运。
关羽臭嘴不会比张飞强,唯独比张飞多点节制,要他别乱说,他就不会乱说。典韦就是纯粹的长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