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局观(2 / 2)
年纪一大,有时候会特别固执,为了天上的事,地上无关的两人居然吵起来了,袁主张不搭理瓦剌人,裴主张与也先和谈,据说二人为此争论了一个时辰,谁也说服不了谁。
推开楼门,步入望楼,林峰、卓轩方待行礼,却见袁澈连连摆手。
“别婆婆妈妈的,快坐!”
虽是遵命入座,但卓轩相当的小心,走到角落处,择把杌凳入座,不经意的扫了袁、裴二人一眼,见前者脸色发青,后者脸色微红,看样子都在气头上。
闭眼凝思,只愿遵从本心,不起媚俗之念,然后睁眼望向高台上的灯火。
“敌对双方要么打仗,要么和谈,何来不搭理一说?”
裴竑得意的一笑,扭头瞥向袁澈,颇有几分示威的样子。袁澈胡子一掀,瞪大眼睛,沉声道:“小子,待会不说个理出来,劳资便将你揍趴下!”
卓轩倒是云淡风轻,“对于强势一方而言,谈是为了打;对弱势一方而言,打是为了谈,无论大明是强是弱,而今部分疆土依然被瓦剌人占据,自当先打后谈,故而朝中百官声音虽高,道理却在天子这边。”
这回轮到袁澈看笑话了。
裴竑立马拉长脸,因话题牵涉到当今天子,故而不便口无遮拦,冷冷道:“小子,连于少保都不出言反对和谈,谁是谁非不是一目了然么!”
“所谓世易时移,而今天子大位已定,情势与京城保卫战前后有所不同,瓦剌人发出信号,把和谈与放还上皇扯在一起,主战者须顾及君臣之义,不便出言反对和谈。而主和者声称以和谈促也先放回上皇,这绝对不是他们的本心,和谈无益于上皇回国,迎回上皇不过是借口而已!说到底,是百官自己想媾和,太平日子过久了,许多人的抗压能力过于脆弱,遇到绕不过去、一时摆平不了的大麻烦就怕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谈,单方面作出妥协,急着息事宁人,二老不妨想想宋代的历史,殷鉴不远啊!”
卓轩这番话说得十分大胆,但座中无人出言斥责,相反,袁澈、裴竑、林峰全定在座上沉思。
袁、裴二人好像完全淡忘了此前的争论。
过了许久,袁澈回过神来,问道:“小子,天子想打,你说该打,可眼下京城兵力不宜空虚,大军不来,仅凭大同一带的兵力能将鞑贼打出去么?”
“当然能!”
卓轩起身躬立,“这些天来小子没有虚耗时光,除练兵外,还抽空找了许多知情人士请教,小子自认为把北境的局势看明白了。京城保卫战结束后,当今天子仍不与瓦剌谋和,硬扛至今,这对瓦剌人的影响是致命的!瓦剌人的日子其实比大明更难过,他们撑不下去了,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知院阿剌三部之间起了纷争,互相设防,此时大同明军不动手,更待何时?等数月后大同粮草耗尽,明军陷入困境,瓦剌人又会像群狼闻到了血腥味那样,放下内部纷争,联手猛扑过来撕咬,那时悔之晚矣!”
袁澈目光一动,闪过一丝疑惑,“本官是问,我军出城野战,有胜算么?”
“小子说过,瓦剌内部彼此设防,谁都不敢贸然出动大军,在大同境内驻留的鞑贼不过数千人而已,而明军可调动五万以上精兵予以围歼,如今明军缺的不是胜算,而是······”
顿了顿,卓轩重重道:“胆略!”
但见林峰的目光倏然发亮,袁澈、裴竑眼中精光一闪。
在三人眼中,卓轩抽丝剥茧,将边境局势解析得丝丝入扣,俨然是个胸有经纬的神奇少年!